16311阅读
一、20 世纪三次的灵恩运动
1. 20 世纪的灵恩运动一般称第一波、第二波及第三波,其中有令人混乱的地方。20 世纪初的是五旬宗运动(Pentecostal Movement) ,主要是五旬宗的圣洁运动,它融合了卫斯理对圣洁教导的思想,把“第二恩福”等同使徒行传第二章所说的“圣灵的洗”,加上说方言(Glossolalia = speakin tongue) ,以证明他们达到全然成圣。
2.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主流教会发生的奋兴运动,学者称为灵恩运动(Charismatic Movement) ,主要起源于加州范内斯(Van Nuys)地区的圣公会圣马可堂(St. Mark’s Episcopal Church) ,一种强调灵洗、神迹医治、说方言的运动如火燃烧,很快传到了天主教、路德宗、英国的圣公会及北欧的信义宗教会。
3. 80 年代在福音派教会兴起的属灵恩赐运动,可称之为“葡萄园运动”,由温约翰(John Wimber)及韦拿(Peter Wagner)带动。温约翰接手了南加州灵恩派的葡萄园教会后,将之发扬光大,韦拿把葡萄园教会的特色搬上富勒神学院的宣教课程,对福音派教会影响非常大。他们反对人称他们为灵恩派,自称“葡萄园运动”,除了有灵恩派的特色好像对圣灵的追求外,更强调强能医治,因此又称“神迹奇事运动”。
二、“第四波”的反省和教训
张慕皑牧师指出:“后灵恩派所不能接受的,是传统灵恩派那种夸张,甚至不诚实的神迹见证和宣传;还有那种将讲台变成戏台的表演。”对于以前一、二、三波的灵恩,后灵恩派认为有 4 方面必须革除:
1. 是预言恩赐的滥用,而律法主义式的圣洁观令人有一种被操控的感觉。
2. 是灵恩运动中的“财富与健康”信仰,以为人若有信心,病必得医治,财富也是必然的,这种信仰与现代人崇尚公义和关怀贫穷的理念抵触。
3. 是近代灵恩运动中的领导阶层变得愈来愈阶级化和专制独裁,整个领导的制度被用来操控信徒而不是装备信徒。
4. 是灵恩派在属灵操练上整个设计倾向于停留在一些危机性或突破性的即时经历上,例如灵浸和方言、圣灵击倒和内在医治的“想像法”,忽略了甚至轻视其他一些循序渐进的灵命成长方式。
16311阅读
14473阅读
13164阅读
11577阅读
11196阅读
10407阅读
9662阅读
8113阅读
5020阅读
488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