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00阅读
”基督教医院好消息协谈中心“资深主任姚秀静表示,为何同样遇到挫折,有的人会自杀,有的人不会?她认为会自杀的人,多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蕴酿很久,要展开行动的话,多会用激烈方式。
「天时」,指先天的素质,可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地利」指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无关心对方的群体,对方的社会网络和支持系统如何;「人和」指在对方的生命中,有激发的事件,譬如离婚、失业、事业失败、考试考不好,遇到极大挫折,或是遇到天灾人祸。
其实,一个人有自杀念头到真正执行自杀行为,中间有一条很长的路。通常八九成的人,大多会想想算了,不会去执行。什么样的景况让有些人最后会执行?为何他们会这么做?
除了个别关怀更需要支持团体
姚秀静回想多年前她曾关心的个案,在协谈中,个案会自行处理个人的问题,但是对方背后的支持网络非常薄弱,以致于当对方情绪不好、孤单无助时,没有其他支持系统,而她也不可能廿四小时随时待命。
尽管对方有签下「不自杀契约」,但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对方完全不会自杀。
所以,她认为,即便对方的家庭无法成为很好的社会网络,但是教会可以成为对方家庭以外的支持团契,成为关怀、接纳的地方。
每个人都要扮演「爱邻舍」的角色,愿意伸出关怀的手。现今有很多的管道,都是提供「拉住生命」的一条线。
然而,所有该做的都做了,就能保证对方绝对不会自杀吗?「毕竟我们不是上帝」,当一个人选择自杀,身旁关怀的亲友不免会感到遗憾,甚至自责,是否事先没有注意到什么?
特别是亲友关心对方已久,对方最终仍旧自杀,亲友罪疚感和难过也会比较深。关心越深入,会越感到舍不得,甚至觉得在上帝面前无法交待。
我们要先承认、接纳自己有这种感觉;其次,我们要在上帝的面前,面对这件事,毕竟我们不是对方生命的主宰,也不知道对方最后选择这条路,关键考虑了些什么?
当我们回到上帝面前,比较能够省思,可能我们不知不觉也扮演一些不该扮演的角色。旁人也不应对那些关心的人过度苛责,否则更像自己在扮演上帝角色一样。
最终回归家庭功能的恢复
如何避免自杀?目前是网络信息爆炸、是非价值不清的时代。家,本来是避风港,是人与人之间关系连结最亲密的地方,可是很多家庭崩解或遭3C产品的捆绑,所以恢复家庭功能很重要。
帮助男女在进入婚姻前,知道如何做丈夫、妻子或是父母。以前社会信息不多,多靠耳濡目染,模仿家中长辈,现在必须特别教导。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否可以和父亲、母亲,甚至与妻子、丈夫谈?若是关系都不好,也不知道要和谁谈?」
姚秀静认为,社会变化再大,但人基本的需求,爱与被爱、被接纳、被肯定、被信任、被尊重,这都是从小养成。
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让充满爱与接纳的家成为避风港,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100800阅读
100786阅读
100767阅读
100759阅读
100722阅读
97970阅读
93509阅读
81466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