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91阅读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呢?”(箴:18:14)
在马太福音第9章第35节-38节,是这样一段感人的文字: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样。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这段经文,反应的正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情况,它给牧者带来一个重要的提醒: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教会的牧者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到各城各乡去,给“困苦流离”的人们提供生命的教导,宣讲天国的福音,医治各样的病症。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有患了“各样的病症”的人们,他们的病症不仅来自现实生活的困难,还因为心灵遭受各样的伤害,以至于他们变得没有信心,感到空虚,过得混混噩噩,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不知道希望在哪里。
牧者内心里有耶稣一样的怜悯,愿意到他们那里去做关怀与医治的工作。
第二个提醒是:我们的教会面临着“庄稼多,工人少”的情况,需要“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我举一个例子:在北方的一个教会,有数千信徒,却只有一个牧师和两个传道人。牧师亲身感受到来自信徒的各种需求,邀请我给那里的传道人、神学生和一般基督徒做教牧关怀与辅导方面的培训。
牧师告诉我说,他的手机贮存了2000多个电话号码。而在我跟他在一起的时间里,电话接二连三地打进来,他的手机几乎没有间断过。
自始至终,我听到牧师用温和的声音跟人谈话,表现出一个牧者的耐心。
有时候,他在电话里要跟对方谈很长时间,劝勉对方,为对方祷告,用圣经的经文教导对方,体谅对方的处境和感受……他真是一位充满怜悯之心的牧者,又有很好的关怀与辅导的恩赐。
但我惊讶地发现,他在接听其中一个电话时,显得很不耐烦,甚至有些粗暴地挂断了电话。我后来才知道,给他打这个电话的人是他的妻子。
这让我猜想到,这位牧师因为长期用爱心和耐心倾听和关怀周围的人,不觉之间可能吸纳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只好把它们压抑或隐忍下来,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这些情绪找不到适当的出口,会转移到妻子身上去,而他的妻子感到相当委屈。
一年之后,我再次见到这位牧师,因为负担太重,他的压力很大,因而向我感叹说:“真想离开教会,到一个人们找不到我的地方去……”
在中国教会,有许多牧师把自己的耐心和时间给了会众,对自己的家人却失掉了耐心,也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真的像耶稣所说,他们需要有更多的工人跟他们一起来收割庄稼,但因为工人太少,他们把太多的事情扛在自己肩上,以至于发生“职场枯竭”的情况。
我建议牧师通过培训造就一些同工,可以分担他们的教牧工作,同时也可以去做关怀与辅导,关怀有需要的信徒,包括在教会设立关怀与辅导的热线。
有的牧师回答说:“我家的电话就是教会的热线。”这让我想到,牧者是关怀者,他们自己也需要得到关怀。
因此,我也建议牧者给自己分别出一些时间,让自己有机会从牧养的工作中“退休”一下,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留下一个空间,可以歇息,可以“充电”,可以成长。
一些年前,我在“金陵”讲授教牧心理辅导这门课时,有一位在那里读教牧研究生班的牧者时而抽空来班上听课。
她因为有很丰富的牧养经验,又了解教会的需求,就对这门“很实用”、“很有必要”的课非常珍惜。后来,她还到我工作的辅导中心跟我谈话,分享她在教会做牧养的宝贵经验。
她讲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难忘:
“每个礼拜天讲完道,总有许多信徒围着我,想跟我说说他们心里的话。每逢这个时候,我真巴不得自己满身都是耳朵和嘴巴,能够听每一个人讲,能够跟每一个人说。
但是,有时候看到信徒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一个站在那里等着,我便对跟我说话的信徒:‘请您长话短说。’信徒回头一看,赶忙把话头掐断,说:‘牧师,我就不多说了,一句话,请您为我祷告。’
”跟在后面的人也怕耽误大家的时间,只好把没有说完的话放在心里,一个一个走到我面前,对我说:‘牧师,就请你为我祷告吧。’然后一个一个又离去了。
每次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心里都会感到愧疚,如果我没有真正倾听他们的故事,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为他们祷告什么?”
跟这位牧师谈话之后,有很长时间,我头脑里一直回旋着一个问题:他们想向牧师讲但没有机会讲出来的故事是什么?
这些年来,在教会做教牧辅导培训,也接待过一个个信徒的求助,我越来越明白,在每一个教会,都有许多没有被真正倾听的故事,不是牧者不愿意倾听,而是因为“庄稼多,工人少”。
在一个教会里,有一位年轻的姊妹,她一直都很活跃,热心参与教会的各项事工和活动。但有一段时间,她突然变得神情忧郁,沉默寡言。
每次来做礼拜的时候,她都会独自祷告和暗中流泪。她身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牧师、传道人,以及她周围的会友们,有没有觉察到?有没有尝试去了解背后的隐情?
原来,就在前不久,她的丈夫出了车祸。她的丈夫身强力壮,在她眼里简直像铁打的一样。她一直以为,生活中没有什么能够击垮这个男子汉,在她的心里,丈夫是家庭的支柱,生活的依靠。
但在那天,几个小时之前,她的丈夫还是好好的,几个小时之后,有人来通知她,说她的丈夫已经被一场车祸带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她长时间愣在那里,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会临到她身上。在此后很长一段日子,她内心隐藏的哀伤一直都无法排解……
在另一个教会,有一个新来的义工。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了解到他是因为跟丈夫不和,从家里逃了出来,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这个城市,一边做生意,一边热心参加教会事工。
了解她的身世之后,教会里就有人给她递纸条,要求她回去跟丈夫和好,并说,如果她不回去跟丈夫和好,就不配在教会做义工。结果,这个女性只好离开教会,不知道以下的生活该怎么办。
原来,她的丈夫患有偏执性人格障碍,具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多次对她和女儿施加暴力,甚至有一次拿起斧头要劈死她们母女俩。有一次,在他行凶的时候,碰巧邻居来家敲门,才避免了一场家庭惨剧。
此后,这个女性带着女儿逃离了家庭,一直生活在恐惧与矛盾里……
有一位五十来岁的男性基督徒,年轻时被诊断有精神障碍,几十年来一直服药,但他一直坚持来教会做礼拜,信仰成了他生命中重要的支持资源。
但他的内心里有一个久久的困惑:不论在家里,在社会上,甚至在教会里,他一直受到歧视。这个弟兄给我写过几封信,在一封信中,他提出一个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自己在家里,在教会里,能够得到起码的尊重。
还有一位老年女性,因为长期跟丈夫关系不睦,内心里的感情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把这种转移到儿子身上,通过对孩子过度的爱,来变相地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从儿子幼年开始,她溺爱儿子,过度保护孩子,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跟儿子建立了过于亲密的关系,想借此获得一种安全感。后来,她的儿子长大成人、结婚成家,这位母亲感到很失落,忍不住搅入儿子的家庭生活,跟儿媳争夺儿子的爱。
媳妇一方面觉得婆婆干扰了她的生活,又发现丈夫对母亲有过多的依恋,长不大。
所有这些,导致婆媳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夫妻关系也出现麻烦,一家人彼此之间产生了许多怨恨的情绪,而他们都是基督徒……
在另一个教会里有一个年轻的女性,幼年时期曾经受到一个“德高望众”的长老的性侵害,十几年来,她内心中的创伤一直没有得到医治,造成了长期的情绪问题,以致她反复被家人送到精神病院……
在教会里,还有许多没有被倾听的故事,其中有婚姻关系的问题,有孩子教育的问题,有工作压力的问题,有人际交往的问题,以及生活的困难和成长的创伤造成的各种心理、情绪、人格、精神的问题。
一方面,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倾听和处理,另一方面,教会里还存在一种倾向,觉得这是不好的事情,需要掩藏起来。但是,掩藏的问题就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我至今记得,有一位教会的姊妹来访,她发现教会群体里存在教养孩子的问题,因而到其他教会去请教,想寻找到一些应对的策略。在其他教会,她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
她向我讲述这些问题之后,小心翼翼地对我说:“这些都是神家里的事,千万不要对外人说,免得会羞辱主的名。”在我听来,她的这种担忧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家丑不可外扬”。
我关心的是,当这些问题在“神家”里发生之后,我们该怎么办?是把它们掩藏起来,还是有意识地实施医治?
许多人倾向于把问题掩藏起来,因为它们显得不好看,别人知道了,会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
他们太关心面子,以至于给教会、上帝都戴上一个巨大的面子。
因为面子的缘故,他们越来越习惯于掩藏问题。问题是,把问题掩藏起来,并不意味问题就不存在了。
问题掩藏久了,反而会在暗中造成更多更大的损害,而且往往意识不到,不能得到处理和医治。
在圣经中有一种法利赛人,他们最大问题不是行为不端,不是不奉公守法,而是长期墨守成规,缺乏真诚的反省,习惯于掩盖自身的问题,把问题压抑到内部,在那里累积成无可排解的阴影,以至于他们在无意识中把这种阴影投射到别人身上。
这种行为便是耶稣所指责的自以为义,耶稣用很形像的语言去促使他们觉察,说他们是“看到别人眼中有刺,却看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
这些掩藏问题的自义者失掉了内在更新的活力,他们也不再拥有活泼的灵性,对别人的困难与痛苦变得漠然,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体谅。
相反,如果我们变得真实一些,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对人类的苦难保持敏感,我们的心意就会随时更新而变化,上帝的爱就会透过我们活泼的生命传达出来,彰显出来,并且发生医治的果效,教会就会不断得到改善和纯化。
《以西结书》第34章有一段文字,对我们有最为有力的提醒和激励:
“耶和华的话语临到我说:‘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发预言攻击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祸哉以色列的牧人只顾牧养自己。牧人岂当牧养群羊吗?你们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却不牧养群羊。
瘦弱的,你们没有养壮;有病的,你们没有医治;受伤的,你们没有缠裹;被逐的,你们没有领回;失丧的,你们没有寻找;但用强暴严严地辖制。因无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
我的羊在诸山间、在各高冈上流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主耶和华说:‘看哪,我必亲自寻找我的羊,将他们寻见。
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样寻找他的羊,我必照样寻找我的羊。这些羊在密云黑暗的日子散到各处,我必从那里救回他们来。我必从万民中领出他们,从各国内聚集他们,引导他们归回故土,也必在以色列山上一切溪水旁边。境内一切可居之处牧养他们。
……他们必在佳美的圈中躺卧,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吃草。主耶和华说: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们得躺卧。
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也要秉公牧养他们。”
从这段经文里,我看到读到两点:一、不掩藏问题;二、主张医治。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各样的变动与危机,有许多人失丧流离在“山间”和“各高冈上”,需要被寻找和领回;有许多人受伤,需要得到缠裹;有许多人生病,需要得到医治。
对于教会牧养工作来说,一个好的牧者,本身就是一个好的辅导者,好的医治者,他以耶稣为典范,以上帝的心为心,他不回避和掩藏问题,他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找各样的资源去实施医治。
在我们的宣讲中,我们时常说到上帝必医治,我们还会用比喻说,教会是上帝医治的手,每一个牧者,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成为上帝医治的手。
我们相信,教会是一个医治的群体,因为这里有医治的资源:
基督里的爱,基督徒彼此之间的支持,祷告与祝福的力量,讲道,赞美,分享,牧养,服事,关怀,辅导……教会是“神家”,整个人类社会,也可以成为“神家”。
在“神家”里每天都会发生问题,每天也会发生医治。
选自《中国教牧心理辅导网》
100791阅读
100777阅读
100759阅读
100753阅读
100716阅读
97963阅读
93502阅读
8145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