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91阅读
从失恋谈起
情节概述
最近教会有一位姊妹失恋,非常沮丧,需要别人为她开解疗伤,而我也跟她谈了好几次。在她工作的地方,有一位年长的基督徒,由于看见她终日闷闷不乐的样于,便追问她发生何事。
姊妹除了说与男朋友分手外,便不肯再提整件事,只推说教会的牧师正与她处理这事,不欲多言。那位年长的基督徒却锲而不舍地再问她在拍拖之前,有没有先求问上帝的旨意。
姊妹想了想,坦白地回答说:「没有」(这本来就是个误导性的问题,既然分手了,整段感情理所当然地便不符合上帝的旨意呢,怎么还好说在拍拖前已清楚上帝的心意;倘若姊妹坚决说清楚上帝的旨意,则她还要解释为何这个预先的认定,竟与日后的事情发展不相吻合呢,她将陷堕至更棘手的神学问题去)。
这位好心的长者在听到姊妹的招供后,便恍然 大悟地说:「怪不得失恋了!」然后立即要求姊妹认罪。
姊妹固然对长者的一番好意表示感激,但如此突兀的被要求公开并直接地认罪,总有点不情愿和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她的良心也因此受到干扰。
无疑整段感情的失败,她要负上相当的责任,她有做得不够好。不够成熟的地方,但要说这些错误乃等于道德上的亏欠,甚或宗教上对上帝的悖逆,则未免无限上纲了一点。
当然从极深远的层面看,我们之做错任何事,或得罪任何人,都源自我们的罪性,也在于与上帝关系的破损;但这个含义的罪却不等于正面触犯上帝显明在圣经里的诫命律例典章,也即与那位长者所要求的认罪扯不上直接的关系。
无论如何,姊妹晚上打电话给我,询问她之所以失恋,是否因为没有事先确定了上帝的旨意,这是否算为她的罪。
我对那位好心的长者不大恰当的辅导方式虽感到燠恼,也不苟同他的诊断,但既然对方是出于好意,也不便多作批评,惟是他把要处理的问题混乱了,损害了别人的良心,我就很难袖手旁观,不予理会,毕竟姊妹是上帝交付给我的羊呢。
结果除好言劝慰她以外,也在电话中严词申斥了将此事扯上寻求上帝旨意的方向的做法,我根本不同意失恋跟这个有什么关系。
请别误会我在这里反对基督徒在恋爱一事上应该求问上帝的旨意,我同意必须谨慎择偶,且要恒切地为此祈祷、查考圣经、阅读有关属灵书籍,及征询有经验的长者的意见。但我却不认为,一桩恋爱的成败,与事前是否能确认为上帝的旨意有必然的关系。
按着那位长者的推理,没有预先确认上帝心意,是导致失恋的主要原因,这说法只可能建基在以下两个假设之上:
其—,基督徒若求得上帝的旨意,按照上帝的心意而行,便必然凡事亨通、愿无不遂。
其二,若基督徒不凡事预先清楚确认上帝的旨意,上帝便将勃然大怒,刻意破坏人的努力与期望,故违逆了上帝的意愿或客观的命运,是事与愿违的肇因。
这两个假设均糟糕透顶、胡说八道。
一段感情,若没有预先求问好上帝的心意,便会导致失恋;若先确定了是上帝的旨意,便将一帆风顺、白头偕老了,这可真是解释问题最简易的答案。然而,正如一个声称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答案通常是没有什么解释问题的能力的,这个标准答案也不例外。
有人也许会告诉我们一些寻求上帝旨意的途径,诸如前面提过的读经、祈祷、与长者商讨、环境证据等等,但这些证据加起来要到什么地步,才能作一最后定案呢?要是其中不同证据之间彼此冲突,如长者的意见与个人读经领受不相符,又将如何作最后定夺呢?
当然设若上帝直接向我们显灵,直接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问题便简单得多,但类似保罗在大马色路上的经历,基督徒可没有几个得尝过;如此,怎样确定上帝的旨意,便成了一个至终悬而未决的问题。
也许内心的平安、行事的顺遂,会为我们在作决定时提供足够的信心和动力,但要是出了困难,或事不竟成,至终无法解决的问题便立即重新冒出来:我过去之平安感觉是否自我欺骗?行事顺遂是否撒但的诡计?我在作抉择时是否真的确定了上帝的旨意?如此这般地,循环往复,终究不息。
坦白地说,有多少信徒在碰到令他心仪的异性时,除了有触电的感觉外,还会立即确认对方与我天造地设,故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爱情小说有这样桥段的很多,但现实生活里,我倒不敢说有多少)?
有多少信徒在开始第一次约会之时,便已清楚求问好上帝的旨意,知道此行必然成功,而不是一边开始一边求问的?这里我说的且不是那些轻忽上帝、玩弄感情的人呢。
那么,要是一段感情中途夭折,到底这是事先没有确定为上帝旨意的结果,抑或夭折本身就符合了上帝的旨意?套用那位长者的逻辑,为什么他不劝勉姊妹节哀顺变,接受上帝的旨意,却要姊妹为没有事先确认上帝的旨意而认罪?
要是我们坚持顺着上面的逻辑来思辩,则惟一印证的方法就是事后孔明,就「事成」来决定上帝的「心想」。一段感情若最终开花结果,便是上帝的旨意;若以眼泪告终,就非上帝的旨意。
如此,整个推论就变成一个循环论证:设若没有事先确认上帝的旨意,事情就将功败垂成;但如何确认是否上帝的旨意,则只能在事情的或成或败之后。
这样的循环论证,是没完没了的,就是在结婚以后,仍然可以玩下去。在基督徒能否离婚的问题上,不是曾有人指出:「上帝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一句圣经,应解作「没有分开的,才是上帝所配合的」,以此来合理化基督徒的离婚吗?
如此,除非待至男女其中一方死去,而仍然不曾离婚,否则我们都无法百分之百确保这段感情或婚姻为上帝的安排。信仰诠释于此乃变成事后的点缀性空言,丝毫没有指导行为的能力。
【小编:“上帝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的正解是上帝所确立的婚姻关系是不可随意破坏的,凡是进入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必须竭力保守照神旨意而行。此处的“配合”指上帝设立婚姻的主权和旨意,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这实在是非常普遍的信念,简单明快,一切都井然有序,对什么都解释得来。「财富与健康福音](wealth and health gospel)与「第三波」的「权能布道],都建造在同一个简易的逻辑之上。
瞧,上帝岂非既全善又全能的吗?祂的全善使祂应许凡属于它的儿女必有美满快乐的人生,事业通达,健康长寿;而祂的全能也确保这个应许能够无障碍地在世上兑现。
要是基督徒的生活出了什么麻烦,譬如染上疾病,必然地不是出于上帝的心意,而只能是出于患病者的罪或撒但的攻击;并且,他必须按着上帝的应许,勇敢地要求上帝医治,因为能医治是常规,不能治愈只是例外,上帝是愿意祂的儿女得健康嘛!
然而,上帝的旨意果真是要基督徒凡事顺遂,心想事成吗?任何挫折失败,都不能是祂准许;甚至刻意促成的吗?
这有什么圣经根据?从旧约到新约,我们都看不到有几个如此幸福美满的人生(记载简略如「以诺与上帝同行三百年」的不算,一句说话根本概括不了复杂多变的生活)。观着保罗一生,就没有这样美丽的应许。
当然,我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三次成功的宣教旅程,但个中的艰辛与不如意处,同样是难以尽诉的(参林后六 4—10,十一 23-33)。
非到盖棺论定的一刻,局内人的保罗都不敢说他已经得着了、完全了。并且,保罗至终也不可能是因着一个错误的决定,坚持要往罗马上诉,故以受刑而终吗?从这个下场看,我们能断言保罗是活在上帝的旨意里?
要是基督徒一如其它人一样,在生活上都会遭遇各样不如意的事,诸凡考试不及格、事业失意、工作不顺遂、感情破裂,乃至生老病死、天然及人为的灾劫等,统统不得免疫。
那么,为何我们要假设没有确定上帝的旨意,是构成以上失败事件的原因呢?上帝的旨意与一件事的结果、效果,及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并没有任何必然的因果关系啊!
倘若我们相信上帝,及诸事求问上帝的旨意,目的端在趋吉避凶。万事胜意、心想事成,则我们就是把上帝降格成家中供奉的偶像,使基督教沦落为民间宗教,应验了费尔巴哈(L.Feuerbach)和马克思的论断:
不是上帝按着其形象造人,乃是人按着其形象塑造上帝;人经验到自身有限的事实,却怀着无限的、完全的愿望,只好将这些愿望对象化(objectified)及个体化(personified),而构成一个可资倚赖投靠的上帝。
本文节选自作者书籍《凭谁意行》
未完待续······
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100791阅读
100777阅读
100759阅读
100753阅读
100716阅读
97963阅读
93502阅读
8145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