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25阅读
那年在北京文字营,来自南宁的彭医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彭医生所在的这所医院收治艾滋病患者。彭医生说,艾滋病并不是像想象的那样可怕,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血液以及分娩传播,日常生活一般接触并不会感染。其次,艾滋病人如果遵照医嘱按时吃药,病情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可问题是,不少病人并不能做到按时吃药这一点。相当一部分人对治疗缺乏信心,甚至把免费领到的药物偷偷扔掉;还有些病人是因为治疗艾滋病的药有很大的副作用,给身体带来不少痛苦。只要病情稍有稳定,就抱着侥幸心理,不再按时服药,结果造成病情反复,再度住院治疗,除了花很多的钱以外,还常常会危及生命。
然而,来自乡下的一位患者----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伯,患病十多年以来,对医生的嘱咐,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因为按时吃药,病情控制得很好。眼看着病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人世,但他仍然健康地活着。
这位老伯成了患者的榜样,医生经常拿他来说事,教育那些不听话的患者。
为什么这位乡下老伯如此默默坚持呢?是因为他非常怕死吗?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位老人生活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和老伴在一起相依为命。老人是退休矿工,每个月有800多元的退休金,这是两个老人唯一的生活来源。
“我不能死啊!我要死了,我的老伴没有了收入,谁能管她呀?”老伯说。所以他最听医生的话,他按时吃药,他坚强地活着。
彭医生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周围的几个人都陷入沉默中。四月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叶芽丛生的杨树枝头,两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
听了这个故事,我对舍己有了新的理解:有时候关爱自己,就是舍己的爱啊!
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发生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故事。
一位女士结婚以后,她的闺中密友经常来她家。一开始,丈夫、自己,还有女友,相处融洽而愉快。然而,渐渐地,凭着一个女人的敏感,她觉察出了问题。
先是丈夫的眼神不太对劲儿,后来女友的笑容也不再自然。再以后,不经意间,丈夫手机上的一则短信加重了她的判断。
她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心里非常难受,但脸上没露声色。
她告诉丈夫,单位派她到另一个城市出差。第二天早晨,她早早地收拾好东西,下楼打车去了车站。在车站逡巡了一会儿,又悄悄打车回来。
在自家的楼下,她发现了女友的电动车,果然印证了自己的判断。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她向楼上冲去,爬到半截楼梯,却又止住脚步,慢慢走了下来。
她爱自己的丈夫,相信丈夫也爱自己。她不想造成更多的伤害,想给自己的家留一个机会。
在楼下,她给丈夫拨通电话,称到车站才发现一份文件忘到书桌抽屉了,便回来取,现在正在楼下。“XX(女友的名字)不在咱家吗?我就不上楼了,你让她给我送下来吧!”
从满脸通红的女友手里取过文件,她淡然一笑,转身离去。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她的心情就像小区门口的那株柳树一样,沐浴着宁谧的春阳,丛生出点点绿意。她一边走着,一边向碰到的邻居微笑问好。没有人知道,一场风暴骤然形成,却又悄然消散。
她以宽容赢得丈夫和女友的尊重,也让两人懂得对于家庭所应有的敬畏。一直到现在,她和丈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那一个女友,也依然和她保持着一份恰切的友情。
对于他人的过错,有两种明显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大声喧嚷,不依不饶;另一种是回避不看,悄悄遮盖。
在他人的过错面前,悄悄背过脸去。这不是包庇和纵容,而是给他(她)留下悔过的余地。当人们总是把目光盯在一个人的错误上,不仅不利于他(她)的悔改,反倒会使他(她)一错再错,不能自拔。
一个保守家庭幸福的原则就是,不要定睛于家人的错误和失败。
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当我们懂得爱的时候,也就学会了包容和忍耐。
33825阅读
19635阅读
14687阅读
3626阅读
2928阅读
1374阅读
1253阅读
1103阅读
998阅读
96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