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阅读
撒迦利亚 全景
主题 : 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
先知撒迦利亚是继以赛亚以后,最多见证弥赛亚预言的先知。但是两卷书的量却有很大的差异,以赛亚书一共有66章,相反撒迦利亚书不过只有14章。如此小的份量却浓缩了基督的初临到再临的所有见证,可以称为是弥赛亚预言的精髓。那么,用什么可以证明荣耀的显现呢?愿“智慧和启示的灵”(弗 1:17)向我们证明一切,并使我们能醒悟过来。
撒迦利亚的被立要比哈该晚两个月,他的首要任务是与哈该一起督促停置14年之久的圣殿重建。以斯拉记6章说,“犹大长老因先知哈该和易多的孙子撒迦利亚所说劝勉的话,就建造这殿,凡事亨通”(斯 6:14)。那么,神为何要同时设立两位先知来督促“圣建重建”呢?从救赎史的脉络上来看,重建圣殿的主题带有重大的意义。对于这一点,从主所说的话语中可以知道,“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约 2:19, 21)。
在这样的脉络中显出了哈该书与撒迦利亚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先知哈该的第一声是,“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该 1:2),立即谈及了放置的圣殿建筑;而先知撒迦利亚的第一声是,“耶和华曾向你们列祖大大发怒”(1: 2),是什么意思呢?神是要他们想起,因着你们的列祖,神曾弃掉了所罗门的圣殿,也是要让他们明白,有比物理性圣殿更优先的事情。
那么,优先性的事情是什么呢?是“你们要转向我”(1:3)中的“转向”, 即悔改,这显出了比起物理性圣殿,“心”里的圣殿更加重要。因此“转回”的话语,是从俘虏之地归回以后设立的先知“哈该(该 2:17), 撒迦利亚, 玛拉基” (玛 3:7)共同的催促。你认为当怎样做才能说是向神转回呢?那就是进入弥赛亚之约,即掌管死亡的天使在埃及降下审判的时候, 惟有在“洒了逾越节羔羊之血的大门”里面才是安全的,才能得救赎,进入弥赛亚之约与这是相同的原理。但是,他们的祖先弃掉弥赛亚之约,跑到外面去拜偶像,最终遭到审判。
所谓神的救赎计划,就是使因罪在神面前被赶出去的人重新回到神面前的历史。并且这“归回”,惟有在弥赛之约里面才有可能,“因基督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彼前 3:18)。
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以色列百姓受了70年的惩罚,从俘虏之地归回后,又再次远离了神,就是说他们忘记了弥赛亚之约。因此,先知撒迦利亚比起物理性的圣殿建筑,更加集中于见证真圣殿的基督。因为神要居住的圣殿不是金子和银子所造的圣殿,而是得到救赎的“自己百姓的中间”。所以,神说“锡安城啊,应当欢乐歌唱,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中间”(2:10)。但是,更使人惊奇的是这约定并不局限于犹太人,“那时,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作他的子民。他要住在你中间”(2:11),还向外邦人开放。
撒迦利亚书1-6章谈到了8种异象,所谓异象?指的是因现实的困难恢心的时候,为了使他们产生勇气和盼望赐下的启示方法。他们怀惴着梦想从俘虏之地回来,可是摆在眼前的现实却是黑暗的,现在眼前重建的圣殿比起所罗门圣殿实在是太简陋了,因此放声痛哭。通过异象使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盼望呢?“你们被囚而有指望的人,都要转回保障”(9:12),看到了基督,终极的盼望是弥赛亚王国的成就。
撒迦利亚书形容了基督的诞生“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他要在本处长起来”(6:12, 3:8),为什么是苗裔呢?因着巴比伦从“像栗树、橡树,虽被砍伐,树墩子”(赛 6:13)中发出来,所以是苗裔。因此,先知以赛亚说, “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赛 11:1),是“一条,枝子”。为什么说要骑着驴驹子入城(9:9)呢?这是在形容主不是以武力来征服,不是以政治性的王入城,而是以因三十块钱的工价(11:12)被卖的仆人身份,他“被扎”(12:10),“被击打”(13:7),即以代赎性的死,“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13:1),他是使人归回的救赎主。
这一点3-4章给予详细的说明,首先来看第3章,“大祭司约书亚站在耶和华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约书亚的右边,与他作对”(3:1)。为什么有撒但与他作对呢?因为大祭司长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它以什么话来作对呢?意思是看看你的样子,你没有作大祭司长的资格,你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能在神的面前站立得住呢?赶快放弃离开 吧!这是撒但的作对。看本文的内容,可以知道大祭司长无言以对,大祭司长是百姓的代表,这也是我们的样子。
神责备撒但说,“这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3:2),我们都看见过在火中烧着剩下的木头吧,他们就是巴比伦大火中剩下的一根柴,如果放置下去,就会被烧成灰烬,是神存留他们为“剩下的人”。
使者吩咐说“脱去他污秽的衣服”,这是什么意思呢?使者又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3:4),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通过基督的救赎“苗裔发出,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罪孽”(3:8, 9),依靠行为不能归向神,惟有穿上神给准备的“华美衣服”才可以,即被神称义。
如果说3章的焦点是基督的大祭司性使命,那么4章的总都所罗巴伯就是基督的王性使命。所以,圣经说“大山哪,你算甚么呢?在所罗巴伯面前,你必成为平地”(7上),“他必搬出一块石头,安在殿顶上。人且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7下)。
“墙基石”是建筑时放的第一块石头,为了掌握建筑的方向,而“房角石”是在建筑完工的时候,放的最后一块石头。“所罗巴伯的手立了这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这工”(9上),即安在最上面的石头。这话语的表面意思指的是重建的圣殿完工了,但是从撒迦利亚书的整体和救赎史的广阔文脉上来看,“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 16:18)的话语与“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 1:6)的话语是相结合的。
主说, “看哪,我必快来!”,同时又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启 22:12-13),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开始,又是完成。基督用初临、受死、复活成就的救赎事工,如果不能以再临来完成的话,那么主“将无法成为阿拉法,俄梅戛,无法成为初和终”。可是并不这样的,我们的主是万王之王,主耶稣基督再临,在房顶放上了“房角石”,并且完成了神国的建设。那时,期待主降临的所有圣徒们,必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
因此,撒迦利亚预言说,“耶和华我的神必降临,有一切圣者同来”(14:5),同时以主的再临和“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14:5, 9)的弥赛亚王国的异象来结尾,即启示基督通过苦难要得到荣耀。
又以“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列国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并守住棚节”话语中的“住棚节”(14:16, 18, 19)结束。神吩咐的三大节期,即“逾越节”代表主的十字架,“五旬节”圣灵降临,现在只剩下一个“住棚节”,主再临的日子,我们将要结束旷野生活,然后进入到应许之地的“住棚节”,阿门!
10134阅读
5438阅读
4769阅读
4191阅读
3939阅读
1318阅读
1115阅读
109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