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01阅读
往往当我们独处的时候,终于能与自己面对面,好好看着自己的时候,也仍在伪装,仍旧无法真诚地面对自己。因为与其面对、承认及处理深到骨子里的恐惧,还不如选择隔离及逃避。因为恐惧里头,有我们不愿意面对的无能为力。
(本文摘自《微笑忧郁》一书,作者洪培芸为临床心理师,以下为摘文。)
为了拿下一张订单,为了应征上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为了获得心上人的青睐,为了得到许多人的好印象与喝采……为了获得这些好处,我们运用着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目的。
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伪装自己。
为什么呢?因为对他人伪装自己,可以得到约定俗成的好处;而对自己伪装,可以逃避自己所不敢触碰的生命课题。
谈谈我们的「笑脸文化」
中国台湾谚语当中,有一句话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也就是说,当你表现愈是笑容可掬、正向、乐观、积极,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能微笑以对时,就愈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与靠近,甚至还能化险为夷,让盛怒的人放下他的铁砂掌,避掉一场冲突及争执。
不可否认,这是现实社会当中,获得成功、适应社会的一种途径,但这很可能只是一种「假象」。
意思是,如果外在情境与内在感受相符,那么你当然能发自内心地感到轻松、愉快及露出笑意,但如果外在的情境是引发紧张、恐慌、焦虑、让人如坐针毡,却还要勉强自己挤出微笑,那就是更加耗竭内在能量的徒刑。
明明内在已经出现了警报及讯号,但却无法顺应真实的感受,处理真正的需要,还要把心力投注在外界的期待及要求。相当常见的族群之一,就是站在第一线的服务业人员。
其实,我们也无须进入服务业,光是身为顾客的旁观者经验,就觉得难以伺候的客人(所谓的奥客)很多,让人在旁看了都捏好几把冷汗。面对客人得寸进尺、无理取闹,还得笑着赔不是,努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表面上是皆大欢喜,其实他们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尊严都被踏在泥泞里。
这样的文化,却加深了微笑忧郁者的自我厌恶。
微笑忧郁的族群,跟传统的忧郁症患者非常不同的是,他们还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甚至表现得非常好,也能维持家庭运转及活跃的社交生活。
他们不一定会食欲不振,也不会镇日待在床上。然而私底下,他们对于自己有着强烈的自我厌恶(Self-loathing),他们不会让其他人知道,也不敢对身旁的人承认。而内心的煎熬,却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啃蚀着他们。就算失眠、恐慌甚至有自杀的想法,也都会藏得很好。
卸不下的伪装,让我们愈来愈看不见自己。
我们社会所认定的成功,不只是数字及头衔上的成功,还有态度方面的成功。所谓态度上的成功,就是把「正向」当成唯一的价值。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颓废、糜烂或者玩物丧志这么极端。而是我们的社会并不推崇中庸之道,也不太欣赏宁静致远,或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命态度。表面上,可以谈论老庄;但身体奉行的,却是孔孟之道。
我们深信不疑,这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往往当我们独处的时候,终于能与自己面对面,好好看着自己的时候,也仍在伪装,仍旧无法真诚地面对自己。因为与其面对、承认及处理深到骨子里的恐惧,还不如选择隔离及逃避。因为恐惧里头,有我们不愿意面对的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的内在信念,导引出无能为力的外在现实。
真的是无能为力吗?真的是无可救药吗?真的是无可奈何吗?
所有走过人生低潮,活出新生命的人,都会大声告诉你同样的话,那就是:你太小看了你自己。
同样的挫折与困境,有些人因为内在不断地负向自我暗示(我办不到、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没有能力、我不如他好运……),所以不愿意改变,甚至只是对身边的人诉苦、聊聊或者求助,也都不太能够说出口。因为他们多半是这样想的:
不要造成朋友的困扰。
说了又怎样?事情不会改变,木已成舟。
家人觉得我抗压性很差,还不独立怎么办?
说出来会不会招来耻笑?
朋友一定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烦恼!工作不喜欢,不做就好;伴侣劈腿,离开就好。
这也是微笑忧郁难以辨识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人际关系有亲疏远近。用伪装面对别人,也用伪装面对自己。即使是住在一起,天天都见面;即使常常透过社群软体,在线上互通有无,问候近况、八卦及聊天的老同学,或男女朋友,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或者及早觉察,原来身边的人,早已戴着微笑忧郁的面具,深陷在忧郁的黑洞里面。
这样的伪装,会是阻碍救援的最近一公厘。
100801阅读
94490阅读
92382阅读
87742阅读
85664阅读
85578阅读
83519阅读
83050阅读
8133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