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幸存者︱10 布希拿:来自台侧的微声细语(中)
2020-08-01 659阅读
作者: 杨腓力
|来源: 全球爱之音
来自台侧的微声细语(中)
在很多方面来说,小说家布希拿以他的非小说开拓岀一个新的类型。除了一些显著的例外,基督徒所写的非小说倾向落入几个固定的类型。说服性文学是布希拿在惠顿韦德收藏室那些杰出 同伴所拿手的类型,无论是讲章、挽诗、论文,还是理性的护教学, 其他人写的回忆录或个人见证,往往令人注目但情节却太容易预计:罪人得救。布希拿的个人风格糅合了他作为小说家所学到的技巧和基督徒的内省操练。布希拿总结,一部小说与一种信仰的生活——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信仰与小说都倚赖具体的细节多于抽象和头脑,同样都处理表面的矛盾,并同样牵涉重新整理那些细节和矛盾成为一些意义的型态模式。寻找合适的声音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就算在按立牧职之后,布希拿亦发觉不容易写他的个人信仰。他长于一个非宗教的家庭,生活在一个国家的非宗教部分他感到无言和尴尬,仿佛信仰应该收在橱柜里,是一些没有人会在公众场合提及的家庭秘密。透过一次偶然的巧合,改变适当地临到。布希拿当时正经历一段黒暗的时期,几乎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他刚刚将家庭搬往佛蒙特一个偏远的农场,离开一家私立学校的舒服教职,全时间投诸写作。没有多久他就将自己写进一个死角,毎天对着空洞的墙壁。灵感不肯按既定的日程出现。他所写的一切令他情绪低落得无法继续下去。然后哈佛的一封来信邀请他负责学校的一系列神学讲座。校牧提议,或许布希拿可以用类似“宗教与学问”(Religion and I^ttera)作为主题。校牧那个题目的意思无疑是指到文学或学问。然而当他望着那邀请信的时候,布希拿却以最基本和字面的意思去看letters那个字:英文字母的文字,所有语言最基层的构造单元。他越从这方 面去想,他就越看见信仰乃在于上帝利用我们生活中的琐碎作为字母、语言的残片,只要我们适当地聆听,就可以向我们传达上帝自己。他的思想转向内省。这些灵感后来产生了《恩典的字母》布希拿将一天里面发生的每个片段一一收录:剃须、穿衣服、望镜子、煮咖啡、给孩子穿衣服、逃避写作、跟朋友吃午餐、看新闻、困倦,熄灯睡觉。……-未完待续-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