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26阅读
==== FAITH·HOPE·LOVE ====
小失败换来大成功
诗篇60章4
[和合本]你把旌旗赐给敬畏你的人,可以为真理扬起来。(细拉)
[NIV]But for those who fear you, you have raised a banner to be unfurled against the bow. Selah
[新译本]你为敬畏你的人,竖起旗帜,
使他们可以逃到那里,躲避敌人的弓箭。(“使他们可以逃到那里,躲避敌人的弓箭”或译:“可以为真理扬起来”)。(细拉)
[当代圣经]但你赐给敬畏你的人一个旗号,是一切爱慕真理的人都愿意归附的。这样,你所爱的子民,便可以得到拯救;求你用自己强壮的膀臂来拯救我们吧。
[文理本]敬畏爾者、賜之以旗、使為真理揚起兮、○
[吕振中]你把旌旗赐给敬畏你的人,好使他们集合旗下、以逃避敌人的弓箭。〔细拉〕
[和修]你把旌旗赐给敬畏你的人,可以躲避弓箭。(细拉)
传统认为,这首诗歌写于大卫做王初期,当时他刚刚从扫罗手下继承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民族内部矛盾尚存,但以色列走向统一而蒸蒸日上的景象已经十分明显了。
为了将这个新兴的大卫王国扼杀在摇篮里,以色列周围的国家结成联盟,要消灭这个小国(参,撒下八5)。因此,大卫需要连年出征,甚至有时要远离自己的国家。有一次,他军队的主力和他远征至幼发拉底河附近(撒下八3),以东则伺机从南方袭击犹大。(撒下8:13;王上11:15,16;代上18:12)。给以色列造成重大损失。大卫听闻恶报,赶紧派约押领兵折返,救助犹大,但显然已经造成不少损失。因此,大卫深为痛心,创作这首诗歌,一方面表达哀恸,一方面祈求拯救,一方面宣告了祈祷蒙应允的信心。
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大卫依旧在信心的祈祷中,看到了上帝明确的应许:
6“我要欢乐,我要分开示剑,丈量疏割谷。
7基列是我的,玛拿西也是我的。
以法莲是护卫我头的,
犹大是我的杖。
8摩押是我的沐浴盆,
我要向以东抛鞋。
非利士啊,你还能因我欢呼吗?”
正如上帝的应许,祂许可以色列经历了一次小小失败的阵痛,却给了他们极大无比的拯救与荣耀。大卫彻底制服了以东,“约押转回,在盐谷攻击以东,杀了一万二千人。”一次突袭,就能在那个人口本来不多的时代,击杀以东12000人,可见这个战果的辉煌。
上帝有时会许可我们经历一点小小的失败,或者失去,但总是为了要给我们更大的恩典与祝福。正如倪柝声先生的一首诗歌所唱:
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
你若不投葡萄入醡,它就不能变成酒;
你若不炼哪达成膏,它就不流芬芳;
主我这人是否也要受你许可的创伤?
每次的打击都是真利益!
因祢所收去的东西,祢以自己来代替;
我要赞美再要赞美,赞美何等甘甜;
虽我边赞美边流泪,甘甜比前更加添;
能有什么比祢更好,比祢喜悦可宝;
主我只有一个祷告,祢能加增我减少。
每次的打击都是真利益!
因祢所收去的东西,祢以自己来代替。
诗歌唱出的不仅是作者的心声,更是一种属灵的定律,上帝做事的法则。每次的打击,经历中会让我们痛,让我们忧伤,但事后我们总能发现,每次的打击都是真利益。上帝拿走了我们暂时可以放下的,为要让我们得着祂赐给我们更美的。正如大卫的宣告:你把旌旗赐给敬畏你的人,可以为真理扬起来。使敬畏祢的可以逃到那里,躲避敌人的弓箭。
小失败是为了大成功,小失去是为了大得着!
亲爱的父上帝:
祢对我们有美善的计划,
给我们有美好的旨意。
那计划是为了我们的丰盛,
那旨意不是让我们遭遇损失。
祢为敬畏祢的人存留的都是恩典,
祢的旨意都是美善,
求祢赐给我谨慎的心,
赐给我赞美的口。
让我谨守而避开麻烦,
让我赞美而歌颂祢的美德。
求祢保守我们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拯救我们脱离凶恶,
将我们放在祢旌旗之下得享安稳,
在祢的怀抱中享受甜蜜。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们!
灵修反思:
1.如果传统的观点是对的。这首诗歌就是大卫在被以东人袭击,国家受损的时候创作的。但他没有抱怨上帝,却感恩而称颂上帝的救护,看见上帝的拯救。面对似乎上帝没有保守的损失,你会作何感想?你会有怎样的祈祷?
2. 【诗60:4】你把旌旗赐给敬畏你的人,可以为真理扬起来。(细拉)
敬畏者必有锦旗,持守真理者最终可以扬起得胜的锦旗。你是否有这样的信心?为什么?
3. 【诗60:8】摩押是我的沐浴盆,我要向以东抛鞋。非利士啊,你还能因我欢呼吗?”
这其实是大卫在描写以色列四面受敌,但尽管如此,他依旧能靠主信心坚固,因为敬畏上帝,而无所畏惧。有时候,我们真会觉得四围一片幽暗。这个时候,你还能充满信心吗?你认为当以怎样的心情,面对挫败?
作 者 | 张远来
朗读| 王南婷
校 对 | 孟
美 编 | 彩
55726阅读
54659阅读
53714阅读
52238阅读
52004阅读
51546阅读
51531阅读
51062阅读
50822阅读
5071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