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24阅读
3、对女子的关怀是一贯的,都是良人主动去找女子,或是让女子遇见他。
在良人和女子的交往过程中,似乎一开始就是女子主动对良人热烈追求,以后转变的也是女子,良人只是不变的等待;其实这一交往的进程,良人一直是掌握着主动的。虽然良人是不惊动、不叫醒女子,却并不是消极等待,无所作为;而是通过访问、呼召、称许、勉励、使用不同的教导方法,安排不同的机遇场合,引导女子从不愿跟随同行,到终于起来愿意同行。在良人和女子交往的全过程里,良人一直是掌握主导作用的。
认识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耶稣在我们信仰过程中,是怎样起主导的作用。这和我们需要有主动追求渴慕的心意并没有矛盾,乃是相互配合,而不是排斥的替代。良人一方面秉持不惊动、不叫醒的原则,等女子自愿改变,并不代替女子的意愿,一手编排导演女子的表现,让女子只是傀儡式的演出;另一方面则配合女子在追求中所表现的意愿,作出精心的安排,就像量身定制,通过访问、呼召、教导、启示等不同方法,促进女子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女子愿否转变,良人并不勉强;但只要女子略有一点愿意转变的心意,良人就通过精心安排,帮助并促成她朝着正确方向转变,坚固她的心意,为她生命成长加力。
1)1:4是王带她进入内室。
虽然女子是快跑追求良人,但能进入内室却不是因为她跑得快,而是需要由良人把她带进去。能不能进内室,这是王的主权,但女子自己也需要“跑”,有愿意进入内室的意愿;如果王要带她进入内室,女子不愿跑、不要去,王是不会勉强把她绑架进去的。
这使我们想起主耶稣曾为他那个世代的犹太人悲叹的话,“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太11:17耶稣为那世代作出的是吹笛和举哀呼召,跳舞和捶胸则是那世代的人应当作出的愿意配合表现,耶稣并不代替他们跳舞捶胸。我们从这些内容,可以明白今日这救恩的作成,全在耶稣基督;但这救恩要“作成”在我们各人身上,则也需要我们有愿意接受的配合。
2)2:4是王带她入筵宴所。
是王主动把女子带入筵宴所,她能尝到的筵宴,都是王所赐的,没有王把她带入,她是得不到筵宴所享受的。这是良人在和女子初次相遇时作出的安排,并不表明只要和他交往,就可以一直留在筵宴所享乐下去。筵宴什么时候结束,乃是由王掌握决定的。当女子因怕失去苹果和葡萄干(享受筵宴的另一表达方法),表示自己“思爱成病”的时候,也就是表明她知道这筵宴所的安排快要结束了;按照她的心愿,当然是不希望结束,最好能一直下去,但这一切安排都是良人的主权,不是按照女子想怎样就怎样的。
这不是良人出尔反尔,既带她入筵宴所,又结束筵宴的安排,要她行旷野路;良人的要求,是随女子生命成长的进度而有所不同。初次相遇时因为女子生命幼嫩,所以让她在筵宴所得到良人的款待;当她生命成长后,良人的要求就是要去旷野路同行了。就好像初信的信徒,信仰的目的常是为能得到耶稣的祝福,希望耶稣能满足他肉身的各样需求;这是正常的信仰起步光景,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信主多年,一直停留在“只要主祝福,不要主自己”的信仰要求上,一直不想走旷野路,就成了生命没长大的表现,是生命的病态,需要反省悔改了。
3)2:8是良人穿山越岭来找她。
良人在耐心等待女子转变过程中,并不是无所事事的空等,不催促不等于不督促,不叫醒不等于不提醒。虽然女子的生命成长需要时间,但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诲,才能使生命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因此良人在和女子初遇分手后,有过几次前来访问女子,这里是第一次来访;不只是因为想念她而来,更是要给她有正面的教导,促进她尽快“起来同去”。从良人是穿山越岭而来,说明这“同去”的地方,就是需要穿山越岭的旷野。
我们从良人的几次来访,可以看到都是良人采取主动的表现。良人在来访时,每次都以不同的形象出现,但都表明是来自旷野,目的就是呼召女子起来同行旷野路,这一方向是不变的。虽然女子的心意是留在葡萄园,长久享受筵宴所的招待,不想离开黎巴嫩;但只要她想与良人交往下去,这方向不是能由她决定,全由良人主导引领。女子在良人的精心安排引导下,终于离开黎巴嫩,跟随良人走上了旷野路;这不是女子临时起意的突然转变,而是循着良人一贯的呼召教导,逐渐醒悟过来,累积起来的生命成长。
4)3:1-4女子离开城中巡逻看守的人,就遇见良人;是良人让她“遇见”的。
良人在初次来访时,向女子提出“同去”的要求,女子则反过来希望良人留在葡萄园不要走;由于彼此的要求完全不同,最后良人只能独自离去。女子在良人离去后,跟着也从床上起来,出去寻找良人;不是回心转意要跟随良人同去,而是要拉住他,怕良人离去后不再回来,就无法得到他的祝福。当女子是存着这样的心意,自然是找不到良人的。最后乃是良人让她遇见,并不是她找到,还是出于良人精心的安排。
5)3:6-11是良人主动向女子彰显他的荣耀尊贵权柄。
这是良人第二次前来访问女子的情形。良人知道女子对同行旷野路存畏难情绪,是因为对旷野路认识不够全面;只知道道路的艰难困苦,不知道也有荣耀的盼望。因此良人再次来访时,不再以穿山越岭牧人的面貌出现,而是以大君王迎娶队伍的荣耀形象出现。这一尊荣队伍的目的是“迎娶新妇”,3:11说明就是为女子而来;只是女子当时还没有成长到能够上轿同行的地步。
良人通过这娶亲队伍的威荣,教导女子对同行旷野路,能有全面平衡的认识。虽然如此,这荣耀大君王的娶亲队伍,却不是从宫中出来,而是从旷野上来,表明还是要回旷野去的;再次提醒女子,现在还不是同去王宫的时候,同行的方向“旷野路”是不能改变的。
今日吗哪
丨马太福音4︰4丨
55724阅读
54654阅读
53712阅读
52237阅读
52004阅读
51544阅读
51530阅读
51062阅读
50817阅读
5070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