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31阅读
2)7:11-12 认识她能献给良人的,唯有自己的爱情。
这里女子再次提到葡萄园,也邀约良人同去。女子曾经多次邀请良人入园,良人都婉转拒绝;但这次良人没有拒绝的表示,因为这次女子邀请良人去葡萄园的目的,不是要他留下来,而是要献上自己的爱情。雅歌特意安排女子在葡萄园里献上自己的爱情,正是要说明即使在葡萄园里,爱情也是女子唯一能献给良人的内容。
3)7:13 承认良人是葡萄园的主人,其中果子原就归在良人名下。
这节经文原文没有明确的人称代名词,也没有“我为你”,应当继续是女子的话。“都是为你存留”原文可译为“原就在你名下”。过去女子曾经希望良人进园享用园中的果品,对这些果品带有主人翁心态;这时她已经认识到,这些新陈佳美果子,不是她可以献上的,因为原来就是属于良人的(完成式),也就是承认良人才是这葡萄园的主人。
4)8:1 在同行伴侣的关系外,和良人更有生命的连接关系。
“巴不得”在原文乃是一个疑问代词,和6:10的“还能是谁!”相同,应当是属于惊叹句而不是祈愿句;这一反映内在生命连结的血缘关系,不是女子祈愿得到的,而是良人所赐;当她成为良人同行伴侣时,也就成了良人的“同母兄弟”,反映内在生命的血缘关系。
这原是女子和良人关系不能分割的两个不同侧面。女子不是祈愿能得到这样的关系,而是因为知道自己和良人在伴侣关系外,还有这样的生命内在连结关系,不禁以惊喜的口气欢呼说“真的吗!这样我即使公然和你亲嘴也不会被轻视了”。
这可能和我国的传统观念有些类似,夫妻关系在公众场合不宜太过亲热,兄弟姊妹间即使有比较亲热的举止也不要紧。
我们从良人称她为“王女”也可以知道,这原是良人主动作成在她身上的,不是女子“巴不得”求来的(7:1)。良人和女子之间“同行伴侣”和“同母兄弟”的双重关系,正显示神为人类定下夫妻关系准则的基本内容;不但是配偶伴侣,也是骨中骨、肉中肉。
雅歌对良人和女子这样双重关系的介绍,正是完整反映出基督和教会之间的极大奥秘关系。
5)8:2 即使开始同行,女子仍然需要从良人领受教训。
雅歌里多次提到“母亲”这一角色,基本都可以喻指教会;唯有一次似乎有不同的含义(3:4),那是当女子还无心随良人同行,只想拉住良人随她而行时,提到去她的“母家”。当女子还一心生活在自我中心的追求中时,她的母家就是她自我中心的根源,也就是旷野路相对的世界路;正是“城中、街市”所代表的地方,反映她旧人的旧关系。
这里提到的母家,因为女子已经走上旷野路,不再在世界路,所以母家也可以是指着教会说的。就像路得的事迹里,当她还生活在摩押时,她的母家也就是她的摩押亲人;到她已经随拿俄米来到伯利恒后,这时再提到母家,应当就是指她伯利恒的家了,因为她已经“离开父母和本地”,转变了身份,投靠到耶和华的翅膀下(得2:11-12)。
女子表示要在母家继续领受教训,说明即使已经同行,也不等于已经到达终点;在同行路上是没有“毕业”的,生命是需要不断成长的,因此也就需要继续接受良人的教导。这也是说明,即使在同行路上,她和良人之间的关系和地位,也是有尊长和仆从,教训和听命,指引和跟随,强壮和软弱,帮助和依靠的不同。
4
【良人】在旷野路上对女子继续期待。
【3他的左手必在我头下;他的右手必将我抱住。4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不要叫醒……情愿:或译不要激动爱情,等它自发)。】
1)8:3 对女子的关怀爱护,不会因女子走上同行路而结束。
良人在与女子初次相遇分手时,也有过同样的应许(2:6)。上一次是良人表明,虽然他不能认同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要求,不能让女子长久留在筵宴所,但对她的保抱爱护是不会改变的;这里则是表明,在同行旷野路时,他对女子的保抱爱护仍然是一如既往的,他的爱永不改变。按照旷野路上的艰难和复杂环境,女子这时是更需要良人的保抱爱护了。
2)8:4 女子能否把旷野路走到底,仍然需要她自己情愿。
同行旷野路不等于走完旷野路,在开始同行后,仍需要女子自己情愿继续走下去;所以良人仍然秉持不惊动、不叫醒,等她自己情愿的原则,只是这时的“自己情愿”,不再是情愿同行,而是情愿走到底。
就如保罗向罗马信徒提出的要求,“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罗12:1);作为活祭,关键就在自己情愿。律法下所献的牛羊鸽子,都不是活祭,因为都不是自己情愿被献上的;祭司在献鸽子的时候,如果不牢牢抓住,一不小心鸽子早就飞走了。不但如此,作为活祭,更需要自己情愿留在祭坛上,活在祭坛上;祭坛是没有门的,如果不愿意,随时都可以下来。
行走旷野路也是如此,虽然女子已经登上车开始同行,却并不是像鱼儿上钩,给骗上车就下不来了。良人并不是绑架她,让她跑不掉,不给下车;而是仍然等她自己情愿,把同行路走完,保持在车上。如果女子不愿意的话,随时都可以下车离开这条路。
可惜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些弟兄姊妹,在上了车后,经不起世界的诱惑,在中途下车了,没有能在这条旷野路上走到底。今日我们还能持守在这条道路上,乃是主的怜悯,没有什么可夸的;唯有随时仰望依靠主加力量,使我们能心甘情愿作活祭,活在这“祭坛”上,把这条旷野路走完。
今日吗哪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丨箴10:19丨
55731阅读
54662阅读
53721阅读
52240阅读
52008阅读
51547阅读
51534阅读
51065阅读
50824阅读
5071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