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70阅读
作者:刘惠芳
经作者授权,全球见证原创出品,转载须注明出处和作者。
左图为作者绘画作品。隐射支教者的精神,
那顿饭吃来真够味,因为有人潸然硬咽了!
老友曾恩明博士邀我参加一顿晚餐,与另外两人一起聊大陆的「支教」,支教是指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完全没经验的我尾随同去。与博士相识近三十年,最近再联才知他近年努力「上善100」杉树支教计划。我旁坐在侧,总见博士两鬓苍苍,看来他奔波大陆的公益事业不少劳累…我的背脊始终挺直,对这位基督徒主内弟兄好友,似解读马太福音18:4「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裡就是最大的。」
曾几何时,每天舖天盖地的宣传,公益广告已悄悄地常驻我们生活,但每个付出都是认真用心去做好的公益事业?一批批志愿者走入大山,他们远道而去可曾做好支教?还只是下乡者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边远地区的孩子学到了什麽?学到真正好的习惯与价值观?是被用心关爱了还只是被溺爱一时?
认识曾恩明老友已近三十年,最早因老长官何飞鹏之嘱向他学习,他从保险界走入媒体「保险行销」杂志任总经理多年,后留美获博士学位一路走来,曾任大型保险集团首席训练官及国际事业部主席…如今一腔热血奉献「支教」,看看大山裡的孩子或得救或得体或得罪或得逞,博士多年奔波更懂支教,全是近年对公益事业的决心。最近他正带支教志愿者协助杉树计划向美丽的四川凉山迈进,那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彝族聚集居区,也是毒品重灾区,由于交通、气候、历史、本民族自身习俗等原因,多数彝族一直处于闭塞,原始而落后。面对偏远地区的支教,应如何调整做有效付出?让学童有效获得?而不是志愿者大包小包结伴前去时,孩子们不得不放下为父母干的活,只为倾听一下支教老师一时的热心,当支教结束,师生间的游戏也结朿,难怪支教在假期特别多,方式特别浪漫,反而糟蹋机会浪费时间。
「杉树计划」为何不是一般的社会公益?博士曾在保险领域多年,相信做的支教更保险!因为它先考察,再培训,后出发,不是一个人随意入山进村,至少三五人团队,目标总由学校开始融入当地社会人际关系。博士说就是让付出者先受培训再出发,进山入校后从刷厕所捡垃圾开始,「杉树」志愿者就要在大山深处耐得住寂莫,专心做公益。
大碗汤上桌时我的味觉却不灵了,因为每个问题太深刻让人感觉强烈,我一直仔细聆听,才知支教并不简单,想做不一定能做好,对老友更怀有敬畏之心…
博士:「我们有多少人不断好心送书入山,想给那些失学的孩子,但是不当的捐赠与管理,当孩子们捧著书,上课后便盼望老师来上课但老师始终没出现,最终只有失望又失落地望着书,我一次次入山去,永远忘不掉他们捨不得我们离去的眼神,他们获得了书本,但谁来为他们讲故事?孩子们不识字,甚至只会说他们的母语....」话及此,曾博士哽咽掉泪了,我们忙地添他碗裡的菜。
博士再说,许多彝族村寨至今没出过半个大学生,甚至读完高中或技校的也没有,目前大山深处依旧艰苦,师资匮乏,部份学校教师实行包班制(语文、数学、班主任、副科全部),教师工作负担重不说肯定也影响教学质量,而聘请的本地代课老师一般素质不高,流动性大。据悉有太多志愿者做过支教的「过客」,曾有两位初中学历的代课老师,一位40岁,一位60岁,任教小学一二年级,但是两年结束,学生连拼音也不会,不但无法给边远孩子们知识,可能还毁灭了「老师」在孩子们心中原来的高大形象,当老师们又离去,孩子们对老师们变成怀疑并拒绝。博士带的志愿者要努力的是先让老师出发前培训,入山前一年提高自己,入山后自己安住下来,真正用心于孩子们的教学与成长,回到社会去任何地方都是人才。
四川凉山是美丽也是贫穷的地方,重男轻女更有很多孤儿,孩子们很小就要承担家务,与大人一起放羊,很多人家裡真是家徒四壁,什麽家俱也没,吃的最多的是马铃薯,交通极其不便,山路下面就是金沙江,对岸就是云南。博士除了带志愿者入山协助本土化教学,更要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他们更好的卫生,那才是孩子一辈子的收获。我还听到「杉树」志愿者每月会获补助伙食及工资,表现优秀的每学期末还发奖金。
若想为支教付出做志愿者,您还裹足不前吗?快去找曾恩明博士吧!
图说:曾博士同我们聊支教,聊外人对山裡孩子的捐赠,不当的管理与偏差,孩子没有获得,反而二次受伤。
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雅各书丨2:13
100770阅读
100644阅读
100626阅读
100603阅读
79582阅读
67638阅读
6338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