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15阅读
教会历史
奥古斯丁之后还有神学家吗?
西元五世纪初,基督教界因人性的善恶起了争论 ─ 如何认定人性的善恶,会牵动到对上帝救恩的认识,如果人性本善,是否代表凭着自己的善性就可以得着救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代表人无法凭自己的努力得着救恩,而且本性也不是善的。
奥古斯丁的生平
奥古斯丁针对人的本性问题做出深刻的解释,到今天,他的看法还深深烙印在教会的神学传统中。有人说,西方传统的神学发展在奥古斯丁之后就没有神学家了,因为后来的西方神学家都犹如是站在奥古斯丁肩膀上的学生。
奥古斯丁生于公元354年,青少年期陷入肉体的情欲,卅二岁那年夏天,因着阅读保罗书信经历了重生,写出了数量庞大的信仰著作和注释书。
他的思想和意见在往后的一千年间对讲拉丁语的西方教会如同是「第二本圣经」他相当出名的一句话:「我们是为了上帝而被造,除非我们得着了上帝,内心就一直会飘摇不安。」
奥古斯丁的三一论
奥古斯丁看父、子 和圣灵 三位格是平等却不分开,共有同一本质,每位都是神,却同是那独一的神。父不高过子,父或子也不比圣灵来得高。
圣灵是父与子的「共同恩赐」与系带,与父子同质,又使父子彼此互爱,每一位格都不低于三一本身。三位格互为同工的关系,但身份各自不同,表现方式不同。
多纳徒派的分裂运动
从二世纪开始,许多号召殉道、强调教会生活纪律的团体从主流教会出走,被统称为「多纳徒派」,是一种余民神学,自认是上帝圣洁的选民。奥古斯丁认为这种骄傲的态度不仅不让人成圣,反而让人成为不洁延续。
公元405年,罗马皇帝强制多纳徒派回归传统教会,奥古斯丁赞成藉由社会政教的集体力量来强制整顿教会的异议者。因为当时的价值观和处境,与今天是大不相同的。
原罪论
奥古斯丁将原罪视为一个状态,是始祖犯罪后众人类所受的惩罚,原罪使一个人完全无力自救,必须藉由上帝的恩典以及洗礼,人的原罪才会被洗净,若不如此,人的行为在上帝的眼中丝毫没有良善可言。
奥古斯丁的原罪观受到伯拉纠的强烈反对。
公元431 在以弗所召该的第三次大公会议,明确谴责伯拉纠派的教导,没有明确支持奥古斯丁的原罪观,只能说,普世教会的共识是——拒绝伯拉纠派「本性完好」的极端无原罪观。
“神恩独作”与“神人合作”
奥古斯丁高举上帝恩典的主动,强调人的完全无能为力和被动,称作「神恩独作」。
上帝只预定谁得救,却不预定谁灭亡,称作「单重预定论」,赐恩典给预定得救的人,没有被预定的形同消极地灭亡,而这一切是在创世之前就已经确定。上帝没有不公平,因为堕落之后的人本来没有一个配得救恩。
对被预定的人,恩典无法抗拒,要凭着恩典恒忍到底。但奥古斯丁警告,没有人在今生会完全肯定自己可以恒忍到底,信徒要不断谨慎儆醒、恒切祷告。
预定论也受到法国南部基督徒的反对,不同意神恩独作说,认为过度贬抑人的责任,上帝固然是救恩的源头,但人的意志也可以在恩典还未临到的状况下,先踏出迈向上帝的一步,甚至难保上帝不会因人的主动而被打动。
这种想要平衡神恩独作的想法被称作神人合作。
整理人:恩典ing
41715阅读
23629阅读
20205阅读
19025阅读
18765阅读
18638阅读
17518阅读
16255阅读
15128阅读
1486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