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81阅读
《境界》独立出品【见证】
文| 周怡
7岁小女孩萌萌的爸爸有时脾气不好,因孩子患病巨额医疗费,爸爸总忍不住和妈妈吵架。萌萌开始常常为爸爸妈妈祷告。一个病友哥哥说肚子疼,她立刻跪下为他祷告,她帮妈妈分担家务,成了家里第一个跟随上帝的人。竭力要救孩子的父母,却因孩子的信救了一家人。
出租房里的福音站
建国被朋友带进这个医院附近的简易宾馆时,心里暗暗地震惊。说是宾馆其实就是个群租屋,各家的门大大地敞开着,简易的床铺,零落的日常用品,四处摆放着。而真正落入建国眼中的却是一个个孩子。
朋友邀请他同去探访的孩子一只眼睛瞎了,另一只也快要失明。周围的人不时绕着孩子进进出出,盲目地想为孩子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但这个孩子却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好像一个等待黑暗完全降临的人。
建国能做的就是把一位有恩慈、有怜悯,又全然公义的神的故事,告诉这个孩子和他的父母。尽管出入他们身边的爱心人士各色各样,孩子父母的信心更是如同风浪中的破船,摇摆不定。但建国的心被搅动了,他自己的眼睛也似乎得开,就看见了这个小小旅馆中许多的孩子,许多的灵魂。这群他以前从没有想到过的人,从此就进入了他的生活。建国回到自己的教会和弟兄姐妹分享了他的所见,大家就决定去这个宾馆探访,和里面的住户们分享福音。
吴奶奶在上海的日子哪里都没去,唯一进出的两个地方,就是医院和旅馆。让她分外揪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那个才三岁半的小孙女生病了。孩子得了脑癌,出入医院的次数比回家还多,老人家为了照顾孩子,找了很多家住宿的地方,终于在这个离医院还有些距离的简易宾馆里长租了下来。
她一直不喜欢上海,当她蜷缩在街角旁艰难地和老家亲人说着孩子的病情时,她眼里只有这个陌生城市留给她的冷漠。但有一天,隔壁屋的人突然和她聊起有一群信耶稣的人来这里看望孩子,还和他们讲了关于耶稣的内容,奶奶的心一下子火热起来。她辗转托人找到了建国的电话,不管不顾地央求他们来自己租的房间里聚会,因为她也是个基督徒,她想聚会,她想念她的主。
建国和一群弟兄姐妹开始在这个出租房里聚会,小旅馆里的人开始不只谈论孩子们的病情,也开始谈论福音。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当一个个人开始相信耶稣基督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这改变是如此真实,以至于许多附近的基督徒也慕名来到这个出租房中。人很快挤满了房间,聚在狭窄的公共走廊上。建国看着聚集的人群说,“大家聚着也是种资源浪费,不如各自出去传福音吧。”人群渐渐地离开了出租屋,三两成群地散入附近的宾馆,有些则去到了医院病房,医院的福音站事工由此开始。
知恩姐妹第一次来到病房探访患病孩子时,手里拿着一张福音单张。当她一进到医院的电梯时,一位中年男子就紧盯着她手中的单张。他们对视了一下,知恩不由自主地把单张塞给了这位素昧平生的男子。
没想到,这位姓赵的男子热切地看了下单张的内容后,就邀请知恩和她的朋友如果有空可以去他孩子的病床看一下。这是知恩第一次站在陌生人的病床前分享福音。赵爸爸的孩子十五六岁的年纪,不幸得了白血病,这对独子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家三口听完福音,就当场要求决志。尽管他们对耶稣道成肉身的道理认识得还不完全,但当他听到神为罪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又赐给相信祂的人永生的信息时,他被打动了。
赵妈妈更是在照顾孩子的间隙,坚持参加福音班的学习,她要完完全全地认识耶稣。神也明白她的心思,就把将来不能震动的国启示给她看见,以致孩子的病一天天地加重,她心里却一天天地释然起来。她说自己已把全家的名字都交在上帝的面前,或生或死都是祂的人。
“我们以前传福音的焦点是看道德层面有没有改变,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祝福。但是在那个环境中,神让我看到福音就是解决人生死的问题。”知恩提到这个偶遇的家庭时,不无感慨,而她自己的生命也从这里的服事开始被拓展,因她里面对福音充满了热忱。
“耶稣进到了我灵魂深处”
每年我国新增的18岁以下儿童癌症患者保守估计约有3万人。与全球儿童肿瘤发病情况相同,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以白血病为首,其后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与成人相比,儿童肿瘤发病虽较为少见,但一直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例如上海的儿童医学中心等医院每年都收治上百例的病患。这群孩子从0岁到十六岁,从患病开始面对的就是冰冷的针头、难以下咽的药片和父母不知所措的焦虑。他们被称为“折翼的天使”。
13岁的鹃鹃
鹃鹃无疑是这群天使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一个。十三岁的她漂亮、乖巧,数次的化疗仍掩饰不住她的清秀和娟丽。她也是知恩姐妹第一次探访的家庭之一。去年初,鹃鹃吃了一次路边的早餐,去学校后突然呕吐不止,伴随着发烧和四肢无力。做小生意的父母见鹃鹃休养了一阵仍不见好转,就带到市区的医院就诊。
这一看,把他们都吓傻了。这个从小乖巧、成绩优秀、从不要他们担心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生们迅速地为她组建了一个治疗团队,两次的骨髓移植、大陆首例的自体骨髓移植、九次的化疗,鹃鹃都以顽强的生命力承受着,但药物却对她体内的癌细胞毫无反应。从去年3月份进入医院,到去年12月底,她体内的癌细胞成倍地增长,血液里的癌细胞浓度一度高达99%,医生说她每一分钟活着都是奇迹。
但真正的奇迹是从鹃鹃一家听到福音开始的。鹃鹃和妈妈都很喜欢福音站弟兄姐妹的分享,他们不是留下一些吃的、用的、说上几句安慰话就走了,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陪着他们一起仰望神的恩典。就像他们常祷告的,“我们也不知道怎样行,我们的眼目单仰望你”。敏感的鹃鹃比爸爸妈妈更早地认识了神的恩典,她曾悄悄地和爸爸说,“我一点都不怕死。如果一个乞丐活到100岁,他还是个乞丐,也没有什么意义。而一个小孩子,她哪怕只活十几岁,无忧无虑很开心,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怕。更何况我还是个基督徒。”
神的恩典让鹃鹃明白死亡不是尽头,当她望向未来的恩典时,神就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鹃鹃和妈妈都陆续在福音站的牧养下信主受洗,鹃鹃的爸爸也被这超然的爱震动了。他在后来的信主见证中说,“发生这么多的事,如果没有主,我根本不可能站在这里。”
面对未知能够勇敢是一回事,面对已知仍能勇敢就是另一回事。今年春节期间,鹃鹃还是被主接走了。视女儿为掌上明珠的父母,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打击,福音站的弟兄姐妹就自发地来到他们身边,轮班地从早上陪到晚上,几天都没有停歇。
很多陪伴他们夫妇的人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这对伤心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该不该碰触她们因哭泣而颤抖的肩膀,但他们没有停歇地为他们祷告,就像他们在过去的几年里为许多个家庭做的一样。教会主动为鹃鹃办了一个追思礼拜,到场的弟兄姐妹比她们的亲戚多得多,大家唱着鹃鹃最爱的《我要向高山举目》,为她回到那永恒的所在赞美神。
没有人能正视死亡,而当死亡真实地成为鹃鹃父母生活中的一部分时,神又将他们救活了。除了爱女儿别无长处的爸爸失去了女儿这个纽带,和妻子几乎过不下去了。信心还很不坚固的妈妈整天愁眉苦脸。回到老家,面对没有了女儿欢声笑语的空房子,和一屁股的债务,已经活得不像人样。
她已经失去了女儿,她害怕还要失去她的丈夫。福音站的弟兄姐妹们了解到他们的艰难,再次邀请他们来到上海,听他们在小组中的哭诉,给他们在经济生活上的帮助。一位姐妹还专门请了圣经辅导老师去到他们的住处,给他们真理上的辅导。虽然女儿不在了,大家庭的生活,专业的一对一陪伴帮助他们熬过了这最孤单的时刻。
对于死亡和恐惧最有力的反击莫过于对神坚定的信靠。鹃鹃曾告诉爸爸自己有两个要求,一个是爸爸也能早点信主,有一天他们在天上还会再见。一个是爸爸要对妈妈好一点,不要和她吵架。女儿的嘱托和福音站弟兄姐妹毫不保留的爱,让他从一个信仰的旁观者真正走进了这场信仰的风暴中。
年头来参加孩子追思礼拜的亲属回去后接连遭遇不幸,父亲的手指在干农活时断了,妹妹和两个侄女遭遇莫名的车祸,岳父母接连遭遇骨折,再加上七月发生在安徽老家的大洪水,让这对刚经历劫难的夫妻没有一刻停歇下来,他们站在属灵争战的中心,却有着属天的平安。
而就在这时,却传来了鹃鹃妈妈再次怀孕的消息。40多岁的妈妈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的恩典,会在这样的时刻临到他们家。两个耗尽了财力、体力、精神的夫妻在医学也判定几乎不可能的光景下,经历着第二次生命的孕育。孙爸爸说,“这只有神能够做成。以前鹃鹃总担心她走了以后再也没有人叫他们爸爸妈妈,现在神赐下这个生命替代我们失去的女儿。”孙妈妈则说,“我们每天都会祷告,耶稣已经进到我们灵魂深处,不能没有主了。”
救了父母的却是孩子的真信心
从没有谋划过“大事”的建国,和一群有志于福音事工的弟兄姐妹们,在过去的几年中服侍了上百个鹃鹃这样的家庭。他们给自己的事工起名叫“医院福音站”。这些孩子是父母眼中的瞳仁,在服事他们的弟兄姐妹心里则盼望他们每一个都成为神眼中的瞳仁。
新华、仁济、儿童医学中心的重症、轻症孩子们几乎都在他们的记录册上有名。每周固定的探访都有集中的祷告,一对一的配搭,给孩子们讲圣经故事,福音的分享和家庭代祷需要的记录。甚至当孩子病危或有特殊情况时,有一位护士甚至首先联系他们。
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境界》记者,他们真的只是跟着神走而已。当他们在探访一户熟悉的家庭,为他们祷告时,就会有其他的家庭围在一边,等在那里,请他们也去看一看,和他们聊聊福音。“基督徒信主后总会有传福音的热忱,但很多时候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甚至因为对方的冷漠反应而打了退堂鼓。医院福音站的事工让我们经历了人心对福音的渴望,也经历了神的大能。”
萌萌是个七岁的小女孩,她第一次听到圣经故事的时候就入了迷。她的爸爸有时候脾气不好,再加上孩子患病巨额的医疗费压在身上,爸爸总忍不住和妈妈吵架。萌萌却在圣经里找到了一家三口的出路。“至于神,祂的道是完全的;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萌萌开始常常为爸爸、妈妈、小病友还有太奶奶祷告。
一个叫WH的病友哥哥说肚子疼,她立刻跪下来为哥哥祷告;她担心太奶奶,说她很爱太奶奶,但太奶奶还没有信主,要为她的信主祷告;她帮妈妈分担家务,为爸爸妈妈洗衣服;她的信心让家人惊讶,以至于爸爸认真地问妈妈,是不是真的有神?
这个瘦瘦的被病痛折磨的七岁小女孩竟成了家里第一个跟随上帝的人。她和其他两个同为七岁的孩子,在今年9月时主动要求受洗归主。萌萌和她伙伴们的信心超越了人所见的理性、身量和年龄,也许正因为她们所经历的苦难,让她们更明白耶稣复活对她们的意义。
对于许多患病儿童家庭来说,他们的心愿只有一个——治好孩子,花多大的代价都行。但是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孩子需要忍受长时间的化疗,服用大量的进口药物,最轻微的一次感冒也可能被送进ICU时,很多父母深感迷茫和无助。
有位病儿的妈妈说,“我就像一个走到了死胡同的人,无能为力,又不想放弃。”福音有时对父母来说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神却在那些孩子的口中完全了对祂的赞美。一位父母带着孩子来到福音站查考圣经,带领查经的姊妹问众人,“如何知道祂是神呢?”孩子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信就能知道!”竭力要救孩子的父母,却因着孩子的信救了一家人。
在过去的几年间,患儿家庭中有一千多人次决志要信主,其中有大人、小孩和老人。许多家庭最初来到福音站的时候是带着重担的,那块压在他们心里的石头无人能够除去。但是渐渐的,他们里面的重担就被那双看不见的手挪去了,他们脸上的笑容和释放是无法伪装的。
尽管孩子的病没有好转,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医疗债务等着他们去筹措,孩子每一个指标的升降都牵动他们的心,但没有一个家庭因眼前的大苦难而恼恨或怨毒。他们因认识上帝,里面就生出善来,脸上就有说不出的荣光和喜乐。
一位病儿的母亲告诉记者,“以前我听了福音,决定信靠主却没有太大的信心和决心,只希望情况不要那么糟糕。但现在我知道自己的信是深入骨髓的信。我儿子有段时间病情一直反复,钱又跟不上。但我学会了祷告,无论是洗衣服的时候、走路的时候,面对儿子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半夜醒来的时候,我都在祷告。以前我遇到困难,就不想去面对,只想通过一些方法来转移。但认识主,使我能真实地面对每一个境况,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
说起孩子遭的罪,这位勇敢的妈妈却说,“这苦难也是主允许的,是神给我们的磨炼,让我们可以更深地认识他。如果不是孩子这次生病,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认识主,所以我祷告时常说,谢谢主,借孩子这次疾病让我们认识主,住到他家中去,真正成为他的儿女,感谢神!”
向死而生的爱
福音站的服事不仅改变着许多家庭,也冲击着服事人的信心。“当我们说耶稣给你平安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我们说的是真的吗?”一位同工告诉记者。但神让他们看见祂是真实的。许多的神迹奇事伴随着患儿的家庭,而服事本身也让服事者回到福音的核心。
一位资深同工曾这样写道,“当我第一次参加医院福音事工,当我开始给一群困苦中的人传福音的时候,我却愚笨到无法开口。过去骄傲的资本,不过是一些知识逻辑,福音的本质在逻辑中被弱化,它是死的,是没有生命的,更不能救人。我开始重新阅读关于福音的最浅显的文字,那些曾经被我忽略,认为‘太简单’而不屑一顾的信息。神用最简单的话语启示祂自己,用最浅显的道理让我们认识祂。圣经上说,‘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这样,我才可以坦然无惧的去到那些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家庭中,单单告诉他们‘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曾经有位姐妹第一次去到医院探访的时候全副武装。她带着口罩,孩子要她抱,她也不敢。但她后来自己悔改,看到自己完全不行,才慢慢地学会爱这些孩子。服事的弟兄姐妹的付出远远不是两个小时的福音分享就完事了。
有位姐妹刚退休,她第一笔2000元的退休金全给了福音站。还有一位老姐妹的儿子给了她500元买衣服,她就全数给了福音站。他们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包饺子,给忙碌治病的家庭们送过去;他们在冬天收集了棉衣棉被,带给那些没钱购置衣物瑟瑟发抖的父母们;他们给孩子们送玩具,讲故事,陪孩子们一同成长;他们即使是在深夜听到孩子生命垂危,也会赶到医院与父母一同祷告。
他们更是办了一场又一场的追思礼拜,让这个世界看到基督徒的爱不是鸣的锣,响的钹。曾经有一个家庭的孩子去世了,却没有钱租一个像样的场地送孩子最后一程。福音站的弟兄姐妹赶到殡仪馆时,小小的身体就停留在通往焚尸房的窄小过道上。于是,弟兄姐妹们就决定在这个通往死亡的路口为孩子办一场追思礼拜。
赞美的歌声响起,他们唱了一首又一首。身边不时有尸体经过,殡仪馆里信主的工作人员也被吸引加入到他们中间。原本最惨淡最忧伤的时刻,却被神的爱温暖着,包围着。神将他们心中对死的恐惧一一挪去。
知恩姐妹说,“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不能做什么,因为这些家庭的重担超过我们所能付出的。但我们愿意成为帮助那一个家庭的人。我们有时就在旁边陪陪她们,给他们提个醒儿,她们就很感动。他们来到上海举目无亲,但是教会的弟兄姐妹来爱她们,上帝来爱她们。在她们需要的时候温暖她们,就的确可以温暖她们,使她们的心真归向神,在真理里面认识神。”
如今的福音站分别在三所医院附近设立了固定的福音聚会点,也开始为来沪就医却没有钱租房的家庭,设立了可供短期居住的两家希望小屋。参与过这个事工的弟兄姐妹很多,但真正能够留下来的却需要特别的负担和使命。
自己口袋里能奉献的已经奉献了,福音也说了几遍,能探访的也已经探访了,剩下的就该问自己我真的爱他们吗?福音站的同工告诉我们,医院福音站的事工是需要内心的力量来驱动的。祷告时想不想得起他们,跪下的时候是否纪念这些人和事,是这个事工和其他一次性的服事最大的区别。很多弟兄姐妹在情感、经济、时间上付出了很多的福音对象却未必在信仰上有大改变。在奉献和收获不成比例时,神操练着他们的爱心和忍耐。
“这是一个生命提升的禾场,这是一个真实可见的属灵战场。我们有机会看到祷告成就大事,也有机会看到自己生命真实的光景。当一些教会在喊着宣教口号时,神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就投身在大使命中。或者说,正是我们坚持地走出去,在安慰人爱人中,生命就变得成熟了。是神逼得我们投身在祂的计划中。”
“原来不冷不热的,现在经历神,教会也因此被更新。 ”一位同工告诉我们。据悉,类似的医院福音站事工正在好几个城市开展,这些患儿的家庭走到哪里治疗,就有机会在那里被当地的教会坚固和牧养。
接力的爱不熄灭,因神成就了爱,爱是永不止息。
(本文所有人物皆为化名,感谢“童仁之家”提供的资料)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65981阅读
51537阅读
49706阅读
44249阅读
42688阅读
38923阅读
35383阅读
31310阅读
3128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