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08阅读
如果你10岁的孩子忧心忡忡,食不下咽,寝不能眠。“有什么不对劲儿吗?”你问道。他摇了摇头,哀叹道:“我还没有退休金呢。”
你4岁的孩子在床上哭泣。“怎么回事,小甜心?”她呜咽道:“我永远也过不了大学的化学课程。”
你8岁的孩子满面愁容。“我会是一个糟透了的父母。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可怎么办?”
你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呢?除了给一名儿童心理医生打电话,你可能会强调说:“你还太小,不必为这些事情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
幸运的是,大多数孩子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不幸的是,我们成年人总是过分忧虑。忧虑是一个粗麻袋,里面装满了“怎么办”和“该怎样”。“婚礼那天下雨怎么办?”“该怎样给我的孩子立规矩呢?”“我老公要是打呼噜怎么办?”“该怎样付孩子的学费呢?”“要是在我节食之后,他们发现菠菜会让人发胖,而巧克力让人苗条,那该怎么办?”
忧虑的粗布麻袋——笨重、厚实、丑陋、粗糙,根本没法装上把手。没有人想背,又无法交给他人。没人想要你的忧虑。
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也不想忧虑。你无需任何人提醒焦虑的高昂代价。忧虑会使人分心。《圣经》上“忧虑(merimnao)”一词是一个复合词,由两个希腊词语构成,“分开(merizo)”和“思想(nous)”。焦虑将我们的精力分散,一部分用于处理今天的事情,一部分用于思考明天的问题。我们的思想一半在现在,一半在将来,结果就是心不在焉的生活。
这还不是唯一的后果。忧虑不是一种疾病,但它会导致疾病。忧虑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失明、偏头痛、甲状腺功能紊乱和胃痛。
焦虑是一种昂贵的习惯。当然,如果它可以奏效,也算物有所值。可它根本不奏效。我们的忧虑是徒劳的。耶稣说:“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太6:27)忧虑从不会点亮一天、解决一个问题或治愈一种疾病。
一个人该如何处理焦虑呢?你可以试试这位老兄的做法。他的忧虑太多,于是决定雇一个人来替他忧虑。他找到一个人,这人愿意接受年薪20万美元,作他的“代忧者”。接受这份工作之后,这人问他老板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每年从哪里弄到20万美元呢?”这个人回答道:“现在这是你该忧虑的事了。”
不幸的是,你无法将忧虑这份工作交给他人,但你可以克服它。最好的开始莫过于牧人之歌的第二节。
“他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大卫说。害怕我们不明白,他在下一节中再次重申:“他……引导我走义路。”
“他领我。”上帝不是在我们后面喊“快走”,而是在我们前面呼唤“快来”。上帝在前方,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来。在转弯的地方,他说:“向这边拐。”在爬山之前,他说:“踩到这里。”在岩石旁边,他警告道:“小心脚下。”
他引领我们。在我们需要知道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一切。正如《圣经》中一位作者所说:“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蒙恩获得帮助。”(参来4:16)
来看另一个译本:“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
上帝的帮助是随时的。他帮助我们,就像一位父亲将飞机票交给他的家人。当我和孩子们一起旅行时,我会带上全家的票。登机的时候,我站在乘务员和孩子们中间。每个女儿经过的时候,我都会把票交到她手里。然后她将票交给乘务员。每个人都在恰当的时候拿到票。
我为女儿做的事,上帝也会为你做。他满足你的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他会把票交到你手里。这不正是他给门徒的应许吗?“人把你们拉去交官的时候,不要预先思虑说什么;到那时候,赐给你们什么话,你们就说什么,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圣灵。”(可13:11)
这不正是上帝给他以色列百姓的信息吗?他应许每天供应他们吗哪。那些不听话、捡了两天饭量的人,后来发现多余的吗哪都腐烂了。唯一的例外是安息日前一天:在周五,他们可以捡两天的量。除此之外,上帝都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赐给他们。
上帝引领我们。上帝会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这是多么意义重大啊!
既然我知道上帝有随时的供应,那我就可以享受当下。
最后一句话值得注意:“到了那时候。”
“我不知道,如果我的丈夫去世了,我该怎么办?”到了那时候,你会知道的。
“到了孩子离家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会受不了的。”这事确实不容易,但到了那时候,你会得到力量的。
“我永远无法带领一个教会,有太多东西我不知道。”你可能是正确的,或许你太急于了解一切。有没有可能,到了那时候,上帝会向你启示答案?
关键在于:用今天的力量来面对今天的问题,明天再处理明天的问题。你还没有获得明天的力量,你的力量只够今天用。
八年多以前,一位伟大的加拿大医务工作者威廉·奥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给耶鲁大学的学生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种生活方式》(A Way of Life)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了一件自己乘坐远洋客轮时发生的事情。
有一天,当他和船长一起参观客轮时,甲板下传来了一阵尖锐刺耳的警报声,紧接着是奇怪的摩擦声和破碎声。“那是我们的水密隔间关闭的声音,”船长解释道,“这是我们安全演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真正发生意外时,渗进一个隔间的水不会影响船只的其他部分。即使我们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撞上冰山,涌进来的水只会充满那个破碎的隔间,而这艘船却仍可以浮在水面上。”
在向耶鲁大学的学生演讲时,奥斯勒想起了船长对船的描述:
你们每个人的身体构造都比那艘远洋客轮更为不可思议,你们的航程也要更远。我希望你们学会处理自己的生活,每一天都作为一个“日夜隔间”,这将保证你们安全地驶完一生的航程。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要按下按钮,听铁门关上的声音,将过去——已经失去的昨日关在门外;然后按下另一个按钮,将未来——尚未来到的明天挡在金属的窗帘之后。这样你就安全了——今天安全了。
不要去想将要完成的工作和将要克服的困难,而要热心地将眼下的工作做好。今日事今日毕。我们的职责不是去眺望远处模糊的景象,而是完成手边清晰的工作。
耶稣用更少的言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6:34)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不是?我们都很容易忧虑。昨晚我在睡梦中忧虑,梦见自己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细胞症,这是一种肌肉萎缩疾病,曾夺走了我父亲的生命。我从睡梦中醒来,在午夜时分开始忧虑起来。然后耶稣的话浮现到我的脑海中:“不要为明天忧虑。”这一次我决定不再忧虑,放下了粗布麻袋。毕竟,干吗用臆想的明天的难题来破坏今夜的休息呢?我醒着就可以不得这种疾病吗?总是去想就可以延缓自己得病吗?当然不能。所以,我做了最属灵的事情——我睡觉去了。
你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上帝在引领你。明天的难题留给明天。
亚瑟·海斯·苏兹伯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纽约时报》的出版商,由于世界大战,他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入睡。他一直无法将忧虑从自己的脑海中赶走,直到他将自己的座右铭该为“一步一步带领”,这句话源自赞美诗《慈光歌》(Lead Kindly Light)。
恳求慈光,导我前行,
我不求主指引遥远路程,
我只恳求,一步一步带领。
上帝也不会让你看到远方的景象,所以你最好趁早放弃。他应许我们一盏脚前的灯,而不是一个预测未来的水晶球。我们不需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只需要知道他会引领我们,“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蒙恩获得帮助。”(参来4:16)
文章by 陆可铎《卸下重担》 转自(忠心好管家)
77808阅读
57337阅读
53967阅读
51466阅读
45976阅读
44347阅读
41482阅读
38219阅读
35570阅读
35406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