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56阅读
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兴起发光”系列纪录片之一,《3/4中国人》策划/文案 潘蕾蕾; 拍摄/剪辑 王鑫; 出品 《境界》
《境界》独立出品【医治爱的河流】
文 | 王敏俐
在伊能静的原生家庭之中,她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父亲因为母亲连生七个女儿生不出儿子,而将母亲抛弃。母亲对她说:“如果没有你,妈妈可能就会过得好一点。”伊能静曾为此陷入深深的自责,“我发誓要当家里的长子,我要让爸爸知道,这个女儿跟儿子一样强。”
今年母亲节,准妈妈伊能静发表了长博文,坦言自己刚怀女儿时心里的复杂与矛盾,“如果说小王子(与前夫所生的儿子)是太阳,我怀他后没有一天不在微笑,没有一天不感觉爱的满溢,那么女儿就是月亮,清冷温柔得让我走进女性的自己,拥抱自己一直深藏的意识” ,“我终于从责难这个世界给予我的不公,走向内观自己给予自己的恐惧。”
这几年来,从伊能静微博中犀利智慧的言论中,人们重新认识了她渴求灵性与知性的另一个面貌。她在大众视野之中,彷若一只浴火的凤凰,在生命一次次的洗礼中脱胎换骨,经历第一次婚姻的破碎、单亲妈妈的挣扎、走过事业的挑战与风浪、遇到了小十岁的现任丈夫、四十六岁怀孕一女,在微博上从容的言语与美丽身影的背后,或许更真实的是笑泪交织的百味人生。
2015年8月,伊能静应TEDxWoman的邀约演讲,分享自己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我是家里的老七。从小我就有一个罪恶感,我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让妈妈受苦。”
在伊能静的原生家庭之中,她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父亲因为母亲连生了七个女儿生不出儿子,而将母亲抛弃。母亲在伊能静成长的无数岁月里都会提到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你,如果没有你,妈妈可能就会过得好一点。但是爸爸走了,妈妈一个人带着你们七个孩子。”
面对母亲在传统社会中的悲惨人生经历,伊能静曾经陷入深深的自责,“所以我当时发誓我要当家里的长子,我要让我爸爸知道,这个女儿跟儿子一样强。我一直在证明这件事情。” 然而,在今年的母亲节,她再一次思考:“为了证明自己比儿子强,我拼了整个青春期,但当我遇到了同样的外在声音时,我却依然如我母亲,卑微恐惧。”
心理学家赖诺曼所著的《女儿背后的爸爸》曾有一段描述:“女儿的女性特质若得不到父亲的认可,成长为女人的时候,她就会像一位作家描述的那样,变成‘全副武装的女战士’。为了对抗不负责任的父亲,她会用一些父亲应承担的男性责任武装自己。既然爸爸没有提供女儿需要的男性形象,她就决定自己来扮演那样的角色。她借助个人的成就,或对某件事不懈的努力,来塑造一个强壮又具有男性特征的自我形象。”
“这种伪装的男性特质充当了女人自我保护的外表。它是女儿用来对抗痛苦的盔甲和盾牌,这种痛苦源自于父亲的拋弃和拒绝。她利用盔甲把自己脆弱的女性特征保护起来,因为它们得到的不是父亲的肯定而是排斥。这种盔甲一方面把外在世界阻挡在心灵之外,另一方面也无法使她内心的情感释放出来。”是不是许多时候,我们都因着过去的经历,而披上今日的盔甲?
或许我们没有伊能静那样戏剧性的经历与际遇,但不可否认的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往往是那样令人浑然不觉,却又时时刻刻如影随形。
今天的我们,揉合了父亲母亲对我们的期待,上一代所带给我们的喜悦与遗憾,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等,许多人从父母身上承传了美好的祝福与能力,但也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因着原生家庭承受某种程度上的挑战与伤害。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处理冲突的方式、面对挫折的反应,一点一滴塑造出我们现在的样子。
当我们照镜子时,我们的眉宇之间遗传下他们的相貌,当我们面对生活时,竟也常常在无意间复制着父母的行为模式。面对原生家庭所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有的人选择逃避,让自己与家人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甚至避不见面;有的人选择当面对质,认为只要将心中感受倾吐而出,就可以不再痛苦,却发现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始终未曾修复;有的人将伤痛转化为力量,用尽一生的努力希望自己不再重蹈覆辙,却在无形之中继续承传着父母的言语与行为,在愤怒与恐惧中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临床心理学家史都普与曼斯特勒在两人的合著《回家学饶恕》中写道:“我们的自我观感深受父母的影响,我们怎样看待父母,自然而然也会左右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若我们恨自己的父母,很可能心中也会有某种程度的自恨;若我们爱自己的父母,很可能就会觉得自己还不错。倘若我们发现自己需要饶恕父母,我们也会发现,我们需要饶恕自己。”
伊能静在Ted演讲中说:“我妈妈把她生不出儿子的罪恶感交给了我,我进入一个家庭之后,我又把这个罪恶感带给了我的下一代,这种轮回到底要多久?”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许多人一生的功课。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想要付出爱,却给不出来;越想去饶恕,就越无法饶恕。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我们活在一个价值扭曲的世代,有罪堕落的人们,即便带着爱与善意的动机,仍然会因着扭曲的价值判断与无能为力而伤害身旁的人。
许多人为的方法或许可以舒缓我们内心的伤痕与控告,让我们“感觉”好一点,却无法医治我们灵性最根本的罪的问题。我们因着受害而积累的心中的苦毒、抱怨、仇恨,同样也需要认罪,否则就成为黑暗势力的挂钩,常年在心中形成一个黑暗的堡垒,不得释放。而常年抓住受害者的身份紧紧不放,也让我们成为同样的施害者而不自知。
圣经当中,也有一个不断渴望父爱的孩子,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父亲对他的爱与祝福。旧约中的雅各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他的双胞胎哥哥虽然只比他早生几分钟,却因此得到了长子的名分,因着个性与父亲契合,哥哥得到父亲的偏爱。雅各始终渴望这一份父亲对于哥哥的爱与祝福,于是他用尽了一切的努力与取巧,乔装成哥哥的模样,为要得到父亲最后的祝福,却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父爱的缺乏彷佛成为雅各生命中的一个缺口,使他成为一个不断去“抓”的人,借着抓取财富、抓取各种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虽然因为父亲偏爱大哥受到深深的伤害,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成为父亲之后,雅各单单偏爱他的儿子约瑟,忽略其他的孩子对他的渴望与需要,正如父亲当年忽略了他。原生家庭对他的负面影响,深深地伤害他自己与他的家庭。
伊能静曾经阐述自己的青春期是一个不断证明自己能力的过程,她用坚强的意志力、过人的努力与不凡的际遇,向自己的父亲证明自己比男孩更好、更值得被爱;当第一胎怀上男孩时,心里那种终于“争了一口气”的舒畅;失婚之后遇见比自己小十岁的秦昊,在微博上幸福的说:“终于等到有人爱我”。父亲的遗弃与重男轻女,是否也在她生命中烙印伤痕,使她一生不断地努力,为要追逐一份确切、毫无条件、绝不遗弃的爱?
那么,我们是否也因着原生家庭所带给我们的爱与痛,不断地在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定位、认同,与一份不会改变的爱呢?
伊能静在Ted演讲中提到,她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更高的智慧,在她遇到磨难时,会来指引她,给她慈爱,让她对自己宽容。于是她决定到印度去接近所谓这个更大的力量。2011年她放下众人瞩目的达人秀,去印度找心灵导师。
在印度上课的第一天,叫做重生课程。老师帮助大家回到母亲产道里的经验。然后老师会问每一个人,这个经验的感受。伊能静告诉老师,“我的感受是愤怒,还有一度想要伤害自己。在这个黑暗的状态里我想要打我自己。”18岁的老师说:“你的妈妈不想生你。去,打电话给你母亲,问她,为什么?”
经过与母亲的对话和艰难的自我探索,在演讲的最后,伊能静给出的解决出路是,“做你自己”。
而真相是,无论我们手中紧紧抓住的是什么,所倚靠的是谁,都不能使我们真正放下原生家庭的伤痕与重担。因为我们所追逐、所倾慕的,不过是和我们一样,充满局限充满伤痕的受造之物。
当我们想依靠自己突破原生家庭的咒诅之时,我们就越发现自己的重蹈覆辙与无能为力;当我们想依靠事业的成功向伤害我们的人复仇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当我们想依靠配偶、孩子来医治我们、给予我们更新的能力时,我们终会发现,对方也不过是一个有罪、有限、终会面对死亡的人。
在旧约之中,雅各用尽一生的能力去抓,去争取长子的名分、父亲的祝福、世上的财富与功成名就,却发现当自己的人际关系因着罪的缘故千疮百孔,他与亲生兄弟反目成仇,与在事业上提携他的长辈分道扬镳,他的两个妻子终日争宠斗争,他的孩子们因为他的偏心而互相伤害......在他生命最低谷的时候,神的恩典临到他,使他认清这个世上的人和事物不能带给他真正的祝福,唯有来到神的面前,紧紧抓住神的祝福,从原生家庭而来的痛楚与伤痕才有出路。
上帝给我们最美的祝福,就是和好的祝福。两千年前耶稣基督被钉在十架上,为我们的罪付上代价,承受我们当受的罪的刑罚,使我们这本来不配见神的人可以与神和好,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可以被称为祂所喜悦的爱子,被祂全然的饶恕与接纳。
面对生命不能承载之痛,面对破碎的人际关系,我的心灵也曾经充满苦毒,像雅各一样不断借着追逐自己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上帝光照我,让我看见这光鲜亮丽的外衣下所包裹的,是一个渴望被爱的灵魂的无助求救。
面对曾经有过的伤害与亏欠,上帝的爱光照我,彷佛是在对我说:“在成长过程中你所经历的亏损,我已经按着我的丰盛丰丰富富地补足你,我所给你的爱是没有限量的,早已超过你的原生家庭所能给你的一切,我所给的,是你的原生家庭所无法给与的丰盛与爱。”
只有当我们回到神的面前,与神和好,经历祂那测不透的丰盛与爱,饶恕与接纳才有可能发生,真实的彼此相爱才有可能实现。唯有上帝的爱,可以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子,儿子的心转向父亲。在上帝的恩典中,原生家庭的爱与痛,可以找到解答,可以觅得出路。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101856阅读
101524阅读
101415阅读
101290阅读
101086阅读
101083阅读
101010阅读
101003阅读
101000阅读
10096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