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58阅读
《境界》独立出品 【世界老年痴呆日】
文| 文道
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日”。16岁入养老院服事的80后石荣珍,每天24小时面对瘫痪、痴呆甚至已成植物人的老人,如何排解内心压力?面对儿女都嫌弃的老人,她说:“他们的大脑生了病,我愿充当他们的大脑,失智老人需要我们一千遍、一万遍地重复同样动作。”
9月21日是“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也称“世界阿兹海默症日”)。提到老年痴呆,很多人会联想到这些老人神志不清、卧床和大小便失禁,逐渐回到小孩阶段。但我们很难想到这种疾病,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当你听到父母炒菜老是忘记放盐;身边的老人喜欢一个问题问许多遍;说话时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这些表现很有可能是阿兹海默症的前兆。
1901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精神病理学阿兹海默医生,遇到了一个病例,这位51岁的女患者,曾强烈怀疑丈夫有外遇,并且迅速丧失记忆力、语言能力,最后连自己的行为也无法控制。她迅速老化,与社会隔绝,无法与人相处。阿兹海默医生陪了她五年,1906年,这位患者死于肺炎以及并发症。
最后,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他解剖死者的大脑,发现死者的大脑已经萎缩,在显微镜的观察下,阿兹海默发现,原来患者的那些异常的行为,是一种大脑的病变。1907年,他将这个发现发表,后来这种病变被命名为“阿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所知的老年痴呆症。事实上,老年痴呆症有多种,而阿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一种。
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痴呆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四五十岁就痴呆的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甚至,50岁的女儿陪同80岁老母亲看病,竟双双被诊断为老年痴呆;47岁妇女丢三落四,同样是老年痴呆惹的祸。
《境界》不久前推送的一篇叫《最好的爱能唤醒我们的灵魂——辞职照顾妻子的麦肯金校长》一文中,麦肯金的妻子患的就是阿兹海默症,正值服事高峰的麦肯金毅然辞去大学校长一职,选择照顾他病中的妻子,麦肯金的见证成了委身婚姻的典范。
我在8月参加主内养老院培训事工时,遇到了一位16岁便进入养老院服侍痴呆老人群体的护工,同为80后,姊妹的美好见证,让我为之感动。
16岁进入养老院,终于找到呼召
她的名字叫石荣珍,在她16岁那一年,因家庭变故,被牧师送到了徐州一家基督徒办的养老院。负责养老院事工的院长看着瘦弱的她,对牧师说:“我这里这么多的老人都够我照顾了,你再送个孩子来,让我怎么办呀!”院长一再要求牧师将她带走,然而,在牧师的劝说下,院长最终留下了年仅16岁的她。
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素不相识的老人,石荣珍说,刚开始她非常不适应养老院的工作生活,而现实又不得不让她接受这所有的一切。刚工作的她,没有专业的知识,也无经验可谈,只能跟着其他护工学习护理老人。在她心里,这些老人仅仅是陌生人,是她不得不去承受的工作和负担。在养老院工作三年后,因无法排解护理阿兹海默症老人所带来的负面情绪,痛苦中的她,决定离开养老院。
之后她找到了别的工作,薪金增加了,物质生活也丰富了,可她的内心并没有得到平安。在祷告中,她听到上帝一次又一次对她的呼唤。那个曾收留过她,给予她温暖的养老院也日益让她倍加思念。流浪的心终于在2005年归回,得知养老院的院长和许多阿姨一直为她祷告,她便暗下决心:既然得到上帝的恩典,就要用爱心去安慰那些需要的人,用行动来回应上帝对她的呼召。
在服事老人时,因工作劳累,石荣珍左耳突然失聪,医生要求她安静修养,在家修养的她,每天不间断地灵修、祷告。一次灵修中读到一段文字的大意是:上帝并不是要我们身体健康,没有患难的时候来服侍,乃是在患难中依然仰望上帝,坚信上帝的应许。这段文字激发她继续工作的信心。
虽左耳失聪导致走路失衡,她依然坚持工作,并每天坚持同其他护理员一起祷告。一个月过去了,石荣珍竟能恢复平衡,万分欣喜中,更坚定了服事的信心。这次经历印证了上帝在工作中对她的呼召,让她在疾病中经历上帝的大能,虽至今仍未痊愈,却让她学会了完全依靠上帝。圣经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
多年之后,石荣珍已成为这个养老院护理部的主任。上帝的恩典何其奇妙,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的丈夫,养老院的院长以及护工们为她举办了婚礼,为她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到为人妇,为人母,是养老院的老人与其中工作的阿姨们见证了她的成长,是这些阿姨的爱补足了她母爱的缺乏,是这些爱让她有信心去面对服事。
脚上生出“飞蛾”的老人,儿女不管不问
养老院里有许多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大部分护理人员是24小时陪护,为了确保每位老人的需要得到及时解决,全护的房间每晚都有护理人员陪住,每天24小时面对瘫痪、痴呆甚至已成为植物人的老人,护理人员如何排解内心的压力?面对有些老人无理的争闹如何解决?他们尽心去护理,结果却是面对老人病情的加重或离世,他们如何面对?
面对我的种种疑问,石荣珍讲述了她的一次经历。常年如一日照顾这些老人,是很多儿女无法做到的。有一位痴呆老人的脚趾溃烂,家人一再恳求养老院接纳这位老人。石荣珍本想让这位老人先医治好脚病再入住,但出于爱与怜悯,她同意接收。老人入住不久,石荣珍发现老人病情恶化。她要求其家人带老人就医。他们不但拒绝就医还出言不逊。
面对躺在床上痛苦的老人,石荣珍心里非常焦急。一次一次与老人家人交涉,不但没有结果还发生了争吵,她也深深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之后她向老人家人道歉并安慰老人。然而,随着病情加重,屋内出现了腐尸般的味道,为了预防老人脚趾脱落,她用消毒后的白布遮盖。尽心尽力的呵护,却并未带来理想的效果。
有一天,她给老人喂饭时,有一只飞蛾从老人脚掌飞出,而且数量增加很快。石姊妹就连忙召集护理人员一起为老人及其家属祷告,祷告后石荣珍通知病人家属尽快带老人就医,家人虽然同意,但来接老人的过程却让养老院的护工们心酸。
来接老人的儿女沉默着站在门外,只有大儿子愿意抬老人的头部,其他的儿女没有人愿意碰触老人的脚部。石荣珍用一只手托着老人腐烂的脚,另一手抱着老人的腿部,将老人抬到平板床上。
大儿子拉着平板床的前部,其他的儿女依然不愿意挨近老人,更没有人愿意上前推平板床。石荣珍推着平板床的尾部将老人送到楼下,又将老人抬上车。
面对老人的离去,石荣珍心里稍有平安,老人终于可以去医院治疗了,不过,再想想老人儿女们不孝的行为,让她非常难过。值得安慰的是,她站在门口目送老人离去时,这时老人的大儿子突然转身,向她深深鞠了一躬。顿时她泪流满面,这一段时间所有的付出与委屈都被化解。
在护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每一次都是石荣珍带领护工们一起祷告,将所要面对的事完全地交托在神手中。石荣珍说:“我们自己做不了什么,但我们知道以马内利的神一直与我们同在,加给我们力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能力护理,结果完全交托神。”
有时候面对一些老人的病情,有些护工也会出现害怕胆怯,石荣珍会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她们。她用上帝所赐的怜悯之心去怜爱每一位老人。这里的院长说,16年来,如果养老院抛开以基督为中心的价值观,换成其他的价值观来建造,这个养老院就会垮掉。
“他们的大脑生了病,我愿充当他们的大脑”
石荣珍虽非科班出身,但她专业护理知识的功底非常扎实,我从她的口中得知,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曾患过阿兹海默症。1994年,里根亲笔写信向公众宣布,他得了阿兹海默症:“我的人生之旅将进入黄昏……”这封信在当年触动了千万美国人的心,他直面病情的勇气也鼓舞了成千上万的患者。里根卸任后,他的病情逐渐加重,曾有人说里根自己已忘记了他曾做过美国总统。
2013年4月,英国当时历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因病去世,她在晚年也患了血管性痴呆症,也是痴呆症的一种。有一次,撒切尔和女儿共餐,一向健谈的撒切尔却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还将自己领导的福克兰之役说成南斯拉夫战争。
这两位国家领袖都是推倒铁幕、结束冷战的两大舵手。但在辉煌的人生过后,却得了痴呆症,难免让人感慨,其实不论贫富贵贱,失智症会一视同仁,可能降临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石荣珍说,痴呆老人中,一般有两种:一种显得很可爱,好照顾,是我们常说的“老小孩”;另外一种情绪容易激动,甚至会出现与人打架等精神行为问题,很难相处,这个可能和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性格有关。有的老人的情绪转变较快,一下子哭了起来,一下子又生气骂人,变得易怒而暴躁;有时则变得特别敏感,一点小事就可能引起极大的情绪波动。
这些老人有时候会忘记现在是何年何月,白天晚上。有时在自家周围熟悉的地方,会突然觉得陌生而找不到回家的路。有的老人说话时,很难找到正确的用词,会把杯子说成碗,把儿子叫成哥哥;过马路不看红绿灯。有的老人会出现夜游状况,当病人的睡眠处于快速眼动期时,会出现一些动作或手脚乱踢,激烈的动作可能会伤害到同床的人,甚至起来走路、吃东西,而自己第二天却对夜里的事一无所知。
有的老人,喜欢问同一个问题,而且每次问得都很认真,表情甚至有些迷茫。他们是真的不记得刚刚说过的话,对他们来说,每次的问题都是新的,真的是“活在当下”的状态。
面对这些老人,石荣珍从起初服事的不耐烦,到如今的不再有“不是告诉过你了”的责备语气,也不会有“你已经说过好几次”的奇怪眼神,反而多了忍耐,她说:“他们的大脑生了病,我愿意充当他们的大脑,失智老人就是需要我们一千遍、一万遍地重复同样的动作,去服事他们。”人人都喜欢被人称赞,老人们也不例外,当他们被人称赞时,他们也会非常高兴,使他们得到安全感。她越来越体会到“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真理。
教会要以“最软弱的人”为中心
在我参加养老事工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有很多养老院里都有阿兹海默症老人的存在。阿兹海默症就意味着,老人可能再也记不起自己的配偶、儿女,而且阿兹海默症在近些年迅速在老人中蔓延。
我国是阿兹海默症大国。据国际阿兹海默症协会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患有老年痴呆患者约4400万,我国以1000万位居世界第一。全球每7秒钟就有一个人被确诊为痴呆,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相比于1990年我国仅有370万老年痴呆患者,20多年间,患者翻了3倍。更令人担心的是,痴呆还有了年轻化趋势,一般公认的发病年龄已由原来的65岁提前到了55岁,整整早了10年。
阿兹海默症的发病初期会出现近记忆力衰退、思维迟缓、容易迷路等症状,由于患者还保持一定的社交能力,所以患者本人和家属往往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症状都是自然衰老的正常表现,而忽视到医院就诊。当身边的老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丢三落四、神情冷漠、唠叨多疑等现象,不要简单以为是正常的老态,这很可能是痴呆症的前兆。
服事这些老人的石荣珍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辞去哈佛大学教职而转身去服事弱势群体的卢云。他倡导教会的群体要以最软弱的人为中心。他说:“我们当中最软弱的老人、孩子、残障的、精神异常的、饥饿的及患病的,构成了教会的中心。只有当贫乏之人一直是教会中最珍视的部分,教会作为上帝的子民,才能在我们当中真正彰显基督的生命来。因此,关照贫乏人不只是教会的慈善工作,而是教会之所以成为基督身体的精髓。”成为一个身体并不是要成为一个队伍、一个团体,而是成为活着的基督,让世人清楚看见。
我们都会变老,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常觉得那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而忘记自己也会变老,也会经历死亡。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一名痴呆症患者,也会像一些老人,晚上睡觉喘不过气;也许会像其他老人一样一夜发生30次以上的小腿抽筋。
看到这些让人心疼的生命光景,让我心生感慨:再好的保养品都遮掩不了我们正在变老的事实。有一天终将发现,我们的颜值会失去往日的光彩,记忆会逐渐衰退,体力会日渐衰败,可夸的成就也都会成为过去,倘若耶稣基督的爱依然在我们身边,我们将永不孤单。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101858阅读
101526阅读
101416阅读
101291阅读
101088阅读
101087阅读
101011阅读
101006阅读
101000阅读
10096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