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泪洗面到数算恩典,无论遇到什么景况,要相信上帝会供应你需要的恩典
2020-09-12 4252阅读
作者: 佚名
|来源: 祷告殿
「分享经历是为了感谢,而现在的我,是因为受到很多人的帮助。」从小四育并重、课业优异,被亲友夸赞貌似日星宫泽理惠的薇君,在父母细心的栽培下,自我要求甚高。初中时,随着担任外交官的父亲到美国生活和求学,当大多数的年轻人心无旁鹜地享受青春,薇君却在一次拔牙流血不止,被发现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她每天要扎四次测血糖的针,打四次控制血糖的胰岛素,虽然习惯后知道扎在哪个位置比较不痛,但心情、作息皆受影响;有时忘记用餐或食量过大,血糖失控的压力如影随形,连带伤害生活、社交与家人的关系;反复检测血糖的例行公事,也使她常无法一夜安眠。薇君即便知道亲友都愿意接纳,但仍无法忽略治疗时突然发胖、变丑的事实与自卑感。即便家人曾尽力劝她加入美国同质性的支持团体,她却十分排斥,「因为把一群视自己为不正常小怪物的我们聚在一起,还要告诉彼此没事,我觉得很惨忍。」不过,病患虽不一定愿意别人知道真实的状况,还是很需要他人的理解,所以状况好转后,薇君决定与妹妹开辟一个视频网站频道。「在这个平台上,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抛头露面,即可加入这个远端性的支持团体,还可以留言、分享经验。」她与妹妹每次会探讨一个主题,例如如何面对发胖、纾解心情、均衡饮食、面对忧郁,及协助当事人与亲友、医疗团队沟通,让彼此感到被支持又不觉得被冒犯。蔡薇君表示,身为糖尿病的当事人,最常遇到的问候是:「还好吗?」尽管理解问候者的善意,却疲于反复说明自己的状况,其实她不想经常被提醒有糖尿病。在她的生活中,还有工作、专长和嗜好,她很喜欢烹饪、运动,也在医院工作并从事翻译,糖尿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她希望有同样情况的人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不用把疾病放大,而且「痛就是痛,不用比谁的比较痛,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对方正在经历什么。」这十几年来,蔡薇君从自怨自艾、不断问神「为什么」,到主动在网络上分享一路颠簸难行的过程,主要是付出惨痛的代价后,对神、对人的感恩回报。她曾在2010年接受胰脏移植失败,三个月内动了五次刀,在医院住了九十几天,还有严重肠阻塞的后遗症。随后她找过15位医生,答案都是无能为力,每次只能拿泻药。2013年,某位小儿外科医师建议以灌肠解决排泄问题,于是薇君展开六年来每天花一小时灌肠的辛苦生活,但仍遇到瓶颈;于是听从医师建议开造口手术,未料手术失败,又住院三个礼拜。2018年,她开始在另一家医学中心工作,持续寻找医生解决肠阻塞,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愿意孤注一掷的医生。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术风险高,医师仍熬不住她的哀求,终于同意将肠塞(约四分之三的大肠)摘除,彻底解决腹涨和排便的问题,只是她仍得面对终生腹泻的后遗症。2010年接受移植手术时,天真的她只专注于医师说的85%成功率,没想却沦落到失败的15%。按照她的认知,不记得医师在术前说过开刀时和移植后的诸多风险,直到术后才知道,所谓的「移植成功」通常定义就是五年。至于五年后器官是否堪用,是否要重新移植,还是回到打针生活、维持移植需服用抗排斥药来降低免疫力的风险等,都是术后复原期间才知道。她记得2010年胰脏移植手术失败的时候,曾经失望到以泪洗面,频频问母亲,上帝为什么不成就这件事,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对她。「但母亲告诉我,手术虽然失败,但还有药物帮助你,又有家人、医护人员照顾你,状况仍然可以处理,这就是上帝的供应。基于这些理由,你就要心存感谢,否则你会更痛、更无助。」上帝的供应也包含她住院的九十几天,母亲天天睡在病房的沙发,晚上只要她稍微轻哼一声,就会醒来照顾她。做完手术,肠道大乱,想上厕所生理却无法控制的腹泻,母亲毫无怨言地整理所有的床单和地板。而父亲即便要上班,每天早晚都会到医院陪她走动,周末还会带她外出转换心情。此外,教会也提供很多的支持:有的阿姨准备鸡汤、鱼汤、馄饨;有的为她按摩、陪散步。移植失败第四次开刀时,因发生败血症,存活的机率是二分之一,母亲吓得跪在地上。当时有人彻夜陪母亲在手术房外等候,教会与亲人跪在手术室外为她祷告。几次走过鬼门关,过了两三天才转出加护病房。经历一连串的事件后,蔡薇君觉得最不辛苦的人是病人自己,真正被连累的是家人、同学、助教、老师与同事。「因为他们的陪伴和包容,分散了我对疼痛的注意力。他们与我分享外面的世界,让我不会一直沉溺在自己的伤痛中。」薇君最大的体会是:「无论遇到什么景况,要相信上帝会供应你需要的恩典。」无论他们是基督徒与否,都是上帝在她身边预备的人,都是以马内利、耶和华以勒。为了对医护人员表达感谢,蔡薇君以贴心的行动,尊重、信任的话语鼓励他们;只要状况许可,尽量展现阳光的一面,给医护人员正向的鼓励。16岁时,她曾向上帝立下一个「从事医疗宣教」的约,处在病痛的过程中,她埋怨上帝为什么要以这样的状况折磨打击她。「过去以为的医病关系,都是专业的上对无知的下。经历这段过程才切身体会,最好的医疗是互相尊重的互动,病人、照护者、医疗人员都是团队的一份子。不是疾病丢给医师,然后等着吞神奇丸自愈。」所以多年累积的经验,让她想成为病人、医师、护理人员的中介者和桥梁。过往立下医疗宣教的志向,以为是从医疗端「处理病情」;但是薇君现在了解,「一切行为都由心而发」,现在她除了希望透过视频网站来和同样状况的人互动,同时正进修社工师,也计划回学校攻读学士后护理。纵使在人生所谓的黄金阶段,上帝没让薇君处在舒适的伊甸园,而是面对现实的病痛,但也因此让她把医病的经验,转化为改善医疗照护的动力。现在她视自己生病却不残,相信这是见证上帝的难得机会。多次走过生命幽谷,薇君最大的体会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景况,要相信上帝会供应你需要的恩典,还要知道大家都是做当下最好的决定,要懂得不后悔,要原谅自己和别人。」因此她相信,当初移植的决定是那时所能做的最好决定,相信医生尽力了;知道上帝不会让她白白承受苦难,所以选择原谅医生、自己、还有人生。这些年来,每次开刀、住院、病痛时,最能安慰她的心灵、平静她的心绪的是诗篇一三九篇:「我一直知道,拿刀的是医师,但是真正操刀的是上帝。」圣经的话语,在手术中给她稳定的力量。另有一首诗歌Blessed be Your Name,里面的一句歌词提到(中译):「祢赏赐祢拿走,但是我的心仍然选择称颂祢的名。」薇君表示,即便在经历苦痛的当下,很多时候根本无法赞美主,可是正因为经历这种苦,才能够体会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遭受的冤屈和苦痛,也才能感同身受耶稣当时的心情,对上帝的爱和带领有更深刻地体悟。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