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13阅读
我从小就对科普读物感兴趣,尤其对《十万个为什么》更是情有独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逐渐对政治、哲学之类的事物兴趣更浓。因为毕竟相比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更是与自己息息相关。
可能是科普读物读得太多了,自己已经养成了实事求是的习惯,讨厌似是而非摇摆不定的结论。但当我步入社会,尤其是在中国变化莫测的70年代,自己思想的僵化总是让我捉衿见肘,惊魂不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讨论更使我困惑,不知何去何从?哪里找寻不变的真理呢?然而,我们要活得明白,就是要探索真相。
虽然我已经退休了,退休工资用来维持我的日常生活也是绰绰有余,但我内心对真理的追求丝毫也没有停止过。尽管我对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不再挑剔了,但儿时对《十万个为什么》的那种好奇又莫名其妙地在我心中骚动。感谢上帝!我终于发现了解释世间万物并且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圣经》。
虽然从小我就是相信有鬼、神的人,但当我初看《圣经》的时候,尤其是看到人类始祖亚当活了930岁,及耶稣从死里复活,也不免产生很大的疑惑。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思想上、心理上受到的伤害实在是太多、太大了。
如果这本书也在撒谎,那我干脆就重操旧业,学我的英语、玩我的桥牌得了。毕竟英语和桥牌还是有可信之处,不会随着时代变迁而有大的改变。
我使尽浑身解数力图弄清《圣经》的真伪,我深知,仅凭个人能力是无法办到的。不要说《圣经》,就是中国的近代史也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搞得飘忽不定。仅仅是个人体验,我不再相信任何御用文人的话,我选择相信科学家的话,尽管他们的话可能并不一定都对,但绝对是实话。
据统计,实际上卓有成效的300个科学家中,92%相信上帝,最伟大的四个人当中,爱因斯坦相信上帝,牛顿、麦克斯韦尔、哈密尔顿都是基督徒。我尤其注意到冯秉诚博士在他的《游子吟》书中的一段话:亚诺教授是英国著名学者、牛津大学的现代史教授,曾著有十三册罗马史。
他在一本著作中写道:“有关我们的主耶稣其生、其死及其复活之事,我们所见之证据是十分可靠的,我们用平日决定好坏的标准,来评定这些证据的好坏。世间有成千上万的人,都将这些证据仔细研究过,我们从事审查时态度慎重,如同法官面临重大的审判案件一样。我个人也曾如此做过,不为说服别人,而是为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英国的一个政治家和一位法官,二者都认为《圣经》是骗人的书,为了揭穿其骗局这同一个目标,二人分头四处收集证据,但当他们再次重逢时都觉得有些尴尬,因为这些证据都事与愿违地证明了《圣经》的真实性。
但令我感到好笑的却是一个名叫莫理逊的律师,不承认耶稣是神,决定凭借自己的判断力还事实一个真相。就在他掌握大量证据后,反而一改初衷,写了一本认定耶稣是神的书。书中第一章的题目是《不愿意被写成的一部书》。
我读书有个习惯,不求多,但求所读过的东西一定要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否则我宁愿不读。《圣经》创世记1:24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
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神用六日造了万物,之后便歇了他的工,从此日光之下再无新事。我前所未有地对这个世界有了清醒的认识,并尝试用《圣经》的观点看待并解释周围的一切。我们都知道,骡子是马和驴的后代,但骡子与骡子交配并不能产生下一代。
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困惑不解,但我却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各种生物都是各从其类,上帝是绝对的造物主。按照现代科学理论的解释,生命不再仅仅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而是新陈代谢系统与遗传基因的结合。生物体内的DNA,其功能就是对两者进行调控,但DNA分子的组合却复杂的难以想象。
不同的变化可达到10的133次方之多,是人们望尘莫及的。现在科学家又在进行狮虎兽的实验,尽管狮虎兽可以存活,但绝对不会产生下一代。因为DNA是上帝的语言,人们无法改变。尽管我不懂生物学,但我还是敢这样说,因为我相信《圣经》,日光之下无新事。
本文为家人原创投稿,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32713阅读
26523阅读
19276阅读
18452阅读
13696阅读
12801阅读
11890阅读
11509阅读
11235阅读
1084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