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83阅读
《圣经》传达的核心思想就是上帝的爱。“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 13:13 )。
关于爱的定义有很多,《圣经》中这样描述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 13:4-7)
《圣经·哥林多前书》13章记载了保罗写下的这首著名的爱的诗篇,这是迄今为止对“爱”最完美的诠释。仔细阅读这段经文,不难发现,作者用了十五个与爱有关的词汇来阐释爱的含义,但唯有一个词汇用了两次,就是“忍耐”。而且在整段经文中,以“恒久忍耐”为开始,以“凡事忍耐”为结束,足见“忍耐”与“爱”关联之紧密。
“忍”字的写法是“心”上有一把“刀”。自古以来,“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人生的修炼。常有人喜欢在自己的身上刺上一个“忍”字,以示自己正在修炼“忍耐”的功课。
忍耐的确是一种智慧,也体现出一种器度,一种素质。古人深谙忍耐的智慧。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屈能伸也仍然是一种智谋,一种投资痛苦,回收时间较长的智谋。只有忍辱才能负重,只有忍才能屈,只有屈才能伸。中国古代有很多忍辱负重的故事。例如,韩信如果没有忍耐当年的”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齐王楚王呢;越王勾践如果没有当年的”入吴之辱“,哪有后来的卧薪尝胆,兴越灭吴呢?
虽然”忍耐“被视为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但《圣经》中提到的”忍耐”与我们从历史故事中认识的“忍耐”还是有所差别的。《圣经》告诉我们,忍耐就是无条件的爱,而不仅仅是对私人恩怨或人际关系的一种态度。
在汉字中,仁爱的“仁”字,是两个人的组合,意为仁爱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圣经》提到仁爱时,特别让我们看到,上帝要介入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所以,《圣经》中提的爱与忍耐,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了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忍耐是因为对上帝的敬畏。如果不是出于对上帝的敬畏,如果不能超越自我,忍耐给人带来的就是苦毒和怨恨,日积月累也许终有一天会爆发,给他人和自我带来更大的伤害。《圣经》告诉我们,真正的“忍耐”是出于对上帝的敬畏和信靠。大卫因为敬畏上帝,而忍耐扫罗对他的追杀。所以,当他有机会在山洞内杀死扫罗的时候,他却没有动手。以至于大卫下属大为不解,为什么这么好的机会,不动手报仇呢?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出于对上帝的敬畏。所以,耶稣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 6:14-15)
忍耐是因为对上帝的信靠。约瑟为什么能够忍耐出卖他的哥哥们?不是因为他们是亲兄弟,也不是因为他立定心志要报仇雪恨,而是因为对上帝的信靠。即使后来约瑟因受埃及护卫长波提乏妻子的陷害,而蒙冤入狱,他也能够忍耐而没有抱怨。因为他相信上帝一定有美好的旨意,苦难是美好结果的一部分。可以想象,如果约瑟没有对上帝的依靠,他将怎样度过一生的曲折和磨难呢?
忍耐是因为对救赎和永生的盼望。《圣经》多次提到“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 24:13),这是上帝永恒不变的应许。因为这样的盼望才可以让我们超越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因为看不到公平正义,我们就缺少爱心,缺乏忍耐。
《圣经》在描述末世的时候说,“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 24:12)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看到有老人摔倒了,我们不敢上去搀扶,因为怕对方讹诈自己;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了,我们不愿意捐款,因为不知道自己所捐的钱物会被谁贪污挪用。然而《圣经》告诉我们,“忍耐”就是让我们能够战胜环境,不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对“起初的爱心”始终保有激情。
忍耐是彻底放下和忘记。无论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还是韩信的“胯下之辱”,实际上还是将屈辱“压在心里”,而不露于表面。将忍耐暂时转化为行动力。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忍耐,并不是完全的忘记和彻底放下。《圣经》记载,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太 18:21-22)在《圣经》中,七代表着完全,耶稣所说的七十个七次,就是要我们彻底饶恕、完全放下。只有这样的“忍耐”才会没有任何的苦毒和抱怨,反而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平安和喜乐。
爱是恒久忍耐,耶稣就是我们效法的榜样。他因着对世人的爱,甘愿忍受十字架上的刑罚、痛苦和屈辱,不惜为我们付上生命的代价。”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 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 5:7-8)
传递爱心、同情弱者可以是操练仁爱的一种方式。但是,《圣经》要我们更切合实际地从忍耐开始操练,从包容和忍耐身边的人开始学习什么是真爱。当我们没有能力去忍耐他人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圣经》给我们的智慧。我们不要自己与自己较劲,要抬头仰望上帝、转眼定睛在耶稣身上。上帝可以忍耐、赦免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忍耐、包容别人呢?上帝可以为我、为罪人而死,我们为什么连一点忍耐都没有呢?只有当我们敬畏上帝、信靠上帝时,我们才会有爱和忍耐的力量。
【领袖思考】
在你以往的生活经历中,是否意识到”仁爱“与”忍耐“有直接的关系?
在工作生活中你是否能够”忍耐“他人?
105483阅读
103757阅读
101886阅读
101747阅读
101674阅读
101614阅读
101580阅读
101370阅读
10114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