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83阅读
我曾辅导过一位学生,他每逢考试不管是小考、大考,考试之前,都会紧张到睡不著觉,影响非常剧烈。
考试的恐惧
平心而论,这个学生资赋不错,也知道用功,虽然明知是小考,而且自己已作了充份准备,但临考前一晚总是会失眠,即使服用镇静剂也没有用。这种因失眠而带来的恐惧,又更加深了他的焦虑。
因此,往往第二天进了考场接到试卷后,因过度紧张的关系,脑子突然变成一片空白,所谓“心理上的阻塞”(Psychological Block),把准备好的材料都忘光了。不用说,考完之后,他的心情是非常地懊丧和自责,这样构成了对考试恐惧的一个恶性循环。
经过多次和他晤谈,发现他的父亲是赘夫,婚前约定,婚后所生子女只准一个男孩可冠父姓,而他就是这个被“挑中”的男孩。父亲为了使他能为自己的委屈出口气,光耀自己的祖宗,从小就不断地“鼓励”他上进,对他爱护备至。
甚至上了大学,他每次从家乡搭火车北上,他父亲都要同车送行,直到儿子多次催促,才依依不舍地下车。他更曾在联考时,有过一次几乎昏倒的经验。
这是个典型的案子──父亲在儿子身上求得补偿的心理效应,这儿子承担了太多的“父爱”和“父亲的期望”,以致于使他变成了神经质,对考试形成了恐惧症。
剧烈竞争的考试,所加诸于儿童和青少年们身、心两方面的损害,实在不胜枚举。我们从心理卫生的观点,指出这种考试最大的害处,就是对学生心理的长期的威胁,并由此逐渐发展而成的焦虑感。
这种心理损害一旦造成,很容易经由学习的过程,把原始的焦虑反应,类化和迁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就像扩散了的癌细胞一样,渗透到别的器官去。其严重者可形成各种精神病,轻一点的,则构成精神官能症及其随伴的心因性病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或其他心理失常现象。这些不幸者,无论他考上或者不上大学,都成了“考试后遗症”的牺牲者。
健康的资产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皆然。补偿作用也是正常的适应方式,无可厚非。然而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硬要在孩子身上求补偿,或者硬要孩子继承衣钵,是绝对不正确的,是有害的。
父母应站在客观的立场,给予孩子指点,让他发现自己的兴趣、性向、和努力的方向,绝不是代替孩子作决定,也不要期望过高,以免造成孩子心理的负担。更重要的一点,乃是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必须避免把自己的焦虑、不安传染给孩子,当然这需要父母自己有一点自觉的。
对青年朋友们,我的忠告是:要忠于自己的理想。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你的理想,那么趁早去发掘你的潜在兴趣和性向,建立起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后向著这个目标前进。
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顾到你的实力,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同时要注意你的情绪生活,把身心健康看为最宝贵的资产,其他都视为次要,俗语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此意。
如果自觉心理上有任何不正常的迹象,应及早告诉亲长并请教专家,以寻求解除之道。一般人仍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害了心理病症,是件羞耻不体面的事,因此讳疾忌医。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因患肺病而觉得失面子,那么何以有了焦虑,反而会自觉羞愧呢?
生命的可贵
这是一个讲究生存竞争的时代,要生存就要竞争,要有成就就得不怕冒险。但竞争和冒险也有它的条件,若是一个人身体羸弱、心理焦灼不安,在风平浪静的日子,尚且感到疲惫乏力,一旦波涛汹涌的日子来临,就很难能抵挡得住的。所以一个成功的人,常是身心健康的人,尤其是心理健全、乐观进取者多。
祝福亲爱的朋友们,在各种考试中,均能善自珍重,并把得失看轻一点,也许你会考得更好些。圣经马可福音第八章36~37节,耶稣说:“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甚么益处呢?人还能拿甚么换生命呢?”
真的,生命比一切更可贵。世上的知识、学位、钱财、地位…等,都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去取得,但是必须把健康的生命,放在这一切东西的前面,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了这些身外之物,却失去了健康,还有什么意义呢?
105483阅读
103757阅读
101886阅读
101747阅读
101674阅读
101614阅读
101580阅读
101370阅读
10114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