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90阅读
文/代飞姐妹
新约圣经马可福音2章1至12节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主耶稣进了迦百农不久。风声传得很快,人们都渴望一睹那位行神迹奇事的人的风采,于是纷纷前来聚集,围着他所住的房子。当时人多到什么样的程度呢?——“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可2:2)。正当耶稣对人们讲道的时候,在人群的后面,有四个人抬来一个瘫子。人群阻碍瘫子来到主耶稣面前(是的,把人引领到耶稣面前的道路,往往都是会有各种阻碍的!)但信心是灵巧的。当时以色列地区的房屋,外边大多都有可以通往屋顶的楼梯,屋顶常被用来当做天台。于是,这四个人把瘫子抬上了房顶,到了房顶之上,他们立刻动手开始拆房顶!“既拆通了,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可2:4),这个瘫子被直接送到了神儿子的面前!
圣经中记载了很多跟医治有关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那个患血漏很多年的女人,她突破层层人墙挤上前去,当她用手摸着耶稣的衣裳繸子,立刻便得了医治;那个按照耶稣的命令把枯干的病手一伸,手就复了原的人;还有那病了三十八年,躺在毕士大池边,因着耶稣一句大有能力的“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约5:8)就立刻痊愈行走的瘫子……大多数关于医治的故事,都是直接发生在医治的主和需要医治的人两者之间的。然而,马可福音2章记载的这个“耶稣医治瘫子”的故事则不然:不是因着一个人的信心而得了医治,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5个有信心的人。除了那个瘫子,另外四个人,就是把瘫子抬来的这四个人其实很关键!——如果没有他们,这个没有行动能力的瘫子靠自己的力量,绝对没有办法来到耶稣面前,因而也就无法得到赦免,和医治。所以,美国的奥伯格牧师评论说这是圣经里“关于团契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在咱们中国,人们常用“上房揭瓦”来形容一个人的“作(zuo)”。然而,正是这四个很“作(zuo)”、很有爱的人,圣经学者们把他们称为“瘫子的四位朋友”,起名为怜悯、协力、创意和坚毅。但我更喜欢他们这个团队的一个名字——“褥子团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是在哪里看到瘫患者呢?可能并不是医院、康复中心,而是地下通道,或繁华商业区的街头路边吧?是的,在我们的印象中,瘫患者和乞讨者的形象往往是有很多重合的。那么,我们来想像一下圣经中的这个生活在古代的瘫患者,他的生活景象:他没有行动的能力、没有谋生的能力、没有地位和影响力,甚至都没有尊严。他是被朋友用什么抬来的呢?不是轿子,不是担架,是褥子。他可能一生都生活在那块三尺宽六尺长的褥子上。褥子就是他的标签,这个标签上写着什么呢?软弱、破碎和不完美。
还有吗?大家还记得约翰福音9章2节中,门徒看到一个生来瞎眼的,就问耶稣:”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在当时的以色列社会,一个人的肢体残障,会被认为是因为罪孽的缘故。所以,他的标签上还写着”罪“。
在《褥子团契》这本书里,作者奥伯格牧师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褥子。
这是一个攸关你我的真理。如果足够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知道作者说的是什么。我们都有自己的褥子,那是我们的自私、贪心、嫉妒、虚伪;或许,我们的褥子是难以控制的暴躁性情、火爆脾气;又或许,我们的褥子是糟糕的婚姻状况、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褥子”——不那么光彩的标签。
有时我们穷一生之力,就是想要把我们的“褥子“藏起来,如果可能,永远不让任何人看到它。我们表现得健康、友善、乐观、有能力,总之,我们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努力表现出那样。然而,努力展示自己其实并不具备的品质,是很辛苦的。这或许是很多人觉得社交是一件很累的事的原因,也是现在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恐惧社交、越来越“宅”的原因。
可是,我们总得要面对自己生命中真实的光景。在《褥子团契》这本书里,奥伯格牧师提出3个问题请读者思考:
对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应当有自己的答案。
得到医治和转变的前提是:我们首先得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得承认自己有需要。也就是说,我们得容许别人看到我们的褥子!这样,那些真正关心你、爱你的人才能帮助你,才有机会把你带到医治的主面前,使你得到痊愈。
当人生重大的考验来临、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当我们在罪里面挣扎,也象那个瘫子一样,靠自己无法到神那里的时候,谁可以帮我们,把我们抬到医治的主那里呢?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请想一想: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几个,哪怕是一个人——当你在他的面前显露自己的亏欠、软弱和需要,你不必担心他们会怎样看待你?他下定决心要帮助你,一心要把你带到真正的医治主的面前?必要的时候,他不惜为你拆了别人家的屋顶!
其实,这“屋顶”也是一种象征的意义,它意味着需要突破的障碍,可能是时间上的、经济上的,更多的时候是心理的、情感上需要做的突破。
每个婚姻、家庭,每个小组团契,每个教会,都应当是褥子团契。在我们的关系里,没有定罪、只有怜恤;我们都不必是完美的,我们是可以按照自己原本的样子,被爱、被接纳;没有人计算我们的恶,只有关爱,并且彼此接纳、互相服事,这就是褥子团契。
我们基督徒是蒙恩的人,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软弱、疾病和破碎,带到神的面前,寻求安慰和医治。可是当我们身边有肢体软弱,陷入困境中,当他们靠自己无法到神面前的时候,你愿意有甘心乐意服务的行动,做那团契中“抬褥子“的一员吗?
还有,我们身边那些还未信主的家人、朋友,他们甚至都不认识神,更不可能靠自己到神那里。你愿意为了他们的生命和灵魂付上时间和祷告的代价,决心突破各种可能的障碍,一定把他们带到真正的神面前吗?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在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屋内的“众人”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群体——文士。“文士”是什么人呢?是教导律法的人。他们通晓圣经,是众人眼中属灵的领袖。然而,显然他们没有带来任何受伤、困惑或需要医治、救赎的人。是他们身边真的没有这样的人群,还是他们根本就不关注别人生命中的真实需要呢?
《褥子团契》的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发问:“你认为,在神的眼中,哪个比较伟大?是那些律法专家,通晓圣经,被众人视为教师、领袖的——尽管他们没有人在意、要带来见耶稣的朋友?或是四个粗鲁莽撞、不守规矩、一心为朋友不择手段、拆屋破顶的人?这把我们带到一个最为基本的主题:“爱神”与“爱人”两者的关联。“
目光转向我们自己。我们这些信主多年的基督徒,我们可能很熟悉圣经,可能很会敬拜,被认为是灵命很好的人。我们自认为爱上帝,却不真正爱上帝所爱的人。我们用对神的热心,掩盖自己对人的冷漠。然而,圣经说:“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4:20)我们常常像那些文士那样坐在那里,我们很善于发现别人的“褥子”,我们也会同情那些无法隐藏自己“褥子”的人,可是我们忘记应该帮他抬起褥子、拆屋破顶,把他带到神的面前求医治!没有行动的爱心是虚假的,没有行动的怜悯,下面藏着的只是我们属灵的骄傲和优越感!
再问问自己: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愿意不计较代价,宁可拆了别人的屋顶,也要把他领到神面前,让他得医治吗?
在我们的小组、教会中,如果有肢体软弱,我们愿意委身,并付诸真正爱的行动吗?我们在这样的团契中吗?
很多年前,我认识一位基督徒,她很特别,她是从来不去教会、不参加任何小组、团契,用她的原话说,就是“自己与主同行“。
在人生特别的阶段,因着特别的环境,我们需要“自己与主同行”的经历。可是,如果神把你放在一个周围都是基督徒的环境中,你仍然不愿意参加任何小组、团契,你相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靠自己去到神那里。那么,请先省察自己的骄傲,并思考上帝起初造人的心意是什么?
创世纪2章18节说: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 神的心意就是要我们在团契中成长。
只有团契中,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自己。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的一个主角说过:“在我理想中,自己是常常充满怜恤,决意要服务人群的…..然而我根本没有和别人共处两天的能耐......“是的,我们常常是看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较,但是我们往往是需要和别人参照,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有真正的成长。
还有一点,关乎神的诫命。神给我们的诫命,一是爱神,二是爱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学习爱人。
我们再回到上面的故事中,“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可2:5),首先,请注意这里这里不是单数”他“,而是”他们“;其次,这里的”见“是”看见“(saw),不是”听见“,他们甚至不需要说任何话,实际上,在屋顶的那四个人也没机会说任何话,可是耶稣就”看见他们的信心“!弟兄姊妹们,有时我们不需要为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祷告,在一次的祷告交托之后,我们应当有信心的行动!行动所彰显的信心,是大的信心,神是能够看见并悦纳的!
接着发生什么事了呢?耶稣对瘫子一共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小子,你的罪赦了。”,(可2:5)这是个奇妙的宣告,我们能看到赦罪发生在医治之前。第二句话就是“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可2:11)于是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
这个褥子,他今生或许再也用不着它了。但是他没有扔下它就走,而是拿着它离开了。不知道,他回去会不会裱框留念呢?《褥子团契》的作者写道:”每当他看到这张褥子,就会想到过去这个小小的团契,这群朋友为他拆屋破顶。”那几个对他不离不弃的朋友,是怎样把他带到了上帝儿子的面前,令他罪得赦免、病得医治的,他一定不会忘记。或许有一天他会明白,神给他的最大的祝福,其实还不是能行走的双脚,而是那个小小的褥子团契。
在团契中,我们通过彼此安慰,来经历神的安慰;我们通过彼此饶恕,得着神的饶恕,因为神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我们得到医治,是身体和心灵双重的医治,让我们身体灵魂都强健。还有更重要的是,我们得着神自己!——耶稣基督也在我们的团契当中!
“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
我们人纵然软弱、有限,然而耶稣基督会爱我们到底,负我们完全的责任。弟兄姊妹们,还能有比这更美的事情吗?
直到今天,褥子团契仍然存在,在家庭中、在友谊里,更在教会和团契当中。只要我们愿意为彼此生命的成长委身到底,并且付出爱的行动,我们就都能在这个团契中得到饶恕、医治和安慰,成为完整而健全的人。
105490阅读
103764阅读
101893阅读
101755阅读
101680阅读
101621阅读
101587阅读
101373阅读
10115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