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15阅读
ADD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语言问题、社交障碍,而这些又会导致他们的自信受挫。文中,作者一家面对女儿的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本文为作者亲身走过如何陪伴ADD女儿成长的学习笔记,全文分上、中、下,三次刊完。
作者丨莫非
女儿有了情绪性语言,还只是初步,她尚需要分析思辨的语言。
于是初中时,开始鼓励她和我争论,藉此磨练她的思考逻辑。每件事在询问可不可做之前,都要先提出三个理由来向我争取。
比如说,有一阵子流行电影《哈利·波特》,她想看。给的第一个理由是:“现在大家都在看!”但是大家都做的事并不代表对,也不代表对她好。当然是驳回,要她重来,再给一个!
她只好花心思再想另一个理由:“因为故事好看!”因为这是针对事情本身,也是大家公认推不倒的理由,便算是一个。然后我要求她再给下一个。以此类推。
如此要求,是因为在美国文化中,说服性表达十分重要,我想教她怎么进行思辨性思考。同时也想花心思在我的回辩中,趁机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家训:慎思明辨。想想,任何一件事若能三思而后行,大约错不了!
但做母亲的这样做实在是自讨苦吃。女儿正值青春叛逆期,凡事都想违抗父母,再加上ADD对挫折忍耐力低,辩论中人很容易火爆,常弄得火星四溅,鸡犬不宁。
唉,也常想,花在女儿身上的工夫和力气,若换一个人,说不定早都给栽培成辩才无碍的天才大人物了。可女儿是ADD,所有浇灌就像沙漠中的水滴,瞬时便消失不见。
倒是儿子,每次我们教女儿时,他都竖起耳朵。每当我拉过女儿讲解时,常有一个小头从后面找空伸出,比我的说话对象还要热切好奇地在那儿倾听。他一直比同年的小孩成熟懂事,想来捡拾了许多姐姐漫不经心、擦身而过、从我这儿传送过去的讯息。
他常让我想起圣书马太福音中,那只常吃主人桌上掉下来的碎渣儿的狗,反而长得出人意料地好,是意外的收获。
书上还提到运动对ADD孩子的重要,一方面他们勇于尝试(因为冲动,看不见危险),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擅长,可以为他们在充满挫折的成长过程中,建立些许自信心。
果然,女儿从小不论尝试什么运动都立即上手。送她去游泳,“咚”一下跳下水,老师怎么教,她就怎么游,如鱼得水;她去骑马、溜冰、划船、冲浪、潜水……也样样都爱不释手。
当然,这中间我们做父母的也得赔老命“上山下海”。曾全家在山谷丛林间骑马下瀑布;在水天一线的海上划独木舟;在激流湍溅间划橡皮艇;在哥斯达黎加几千尺高的云岭间,吊挂钢索飞越。因着女儿的特质,我们原本保有的东方“一动不如一静”的生活方式全部打破,也因而拥有了许多突破身体极限的经验。发现跨界后的天地竟如此广大!
若注意,会发现女儿擅长的都不是像球队般的团体式运动,因她无法和人配合、互动,只能一人独行。
渐渐地,女儿摸出长跑是她的最爱。流汗、喘气、风吹日晒、肌肉酸痛,全无所谓。且为了训练,得对所有垃圾食物忌口,要早起锻炼体力,她也都引以为乐。后来,有一次足科医生检查,发现女儿竟然是扁平足!颇让我们吃惊。女儿靠的是毅力和意志来克服限制,这方面的吃苦耐劳,像是某种潜藏的内在生命力,常让一旁的我暗自惊心。
初中进入跑步校队,现在在高中的表现更突出了。一年下来,除了获得大小赛跑奖牌外,学校教练还两次颁发“最佳运动精神奖”给她。颁奖时,教练总要下个评论,也算点出女儿的ADD特色吧!每次越野长跑时,教练在中途总要呼叫女儿好几声,否则她会不自觉地悠游自在,一路寻花弄草或被甲虫吸引而跑岔了路。向着标竿直跑,基本上对ADD孩子便是个挑战。
长跑运动,成为女儿追求的梦,也是女儿自信的主要来源。
ADD孩子成长中最大的挣扎,除了自信,还有交友。这条路女儿也走得特别颠簸。
女儿升小学三年级时,在交友上开始出现明显困难。ADD孩子听不懂游戏规则,每当上体育课或玩游戏要选队友时,女儿都一次又一次尝到被拒、没人要的滋味。
那一阵子,每天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女儿都哭诉:“为什么没有人和我玩?每个人都需要朋友!这世上没有人应该一个人玩!”好像对全世界做出痛苦的宣告。
比她小三岁的弟弟,是上帝赐给女儿的礼物。每次女儿哭说:“我为什么没有朋友?”他一定马上回:“让我做你的朋友!”
可惜姐姐不领情,她停止哭泣,凶巴巴地回:“谁要你做我的朋友!”然后继续哭:“为什么没有人喜欢我?”
弟弟又不识相地说:“可是我喜欢你!”
“谁稀罕你喜欢!”
就这样,即使我们全家用爱来做女儿面对现实的后盾,却仍抵不住她对友谊的深层渴求。然而女儿交友,我们实在无法上场代打。女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她很难抓住言语交换的真正意义,更何况交流中还有许多无言的脸色、肢体语言和隐藏的复杂讯号。女儿完全没有捕捉、解读的能力。
几次生日派对都很失败,请的小朋友全善意地敷衍说会来,当天却有好几个临时不来的。聚会前的等待,我们也跟着煎熬。女儿伤感地问:“如果他们不来怎么办?”做母亲的只好说:“那样,你便知道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了!”
多么残忍的发现方式。多次,女儿用她所能理解的字眼对我哭诉:“我觉得在这世上,我是个不合法的人,我觉得他们是白人,对待我就像对待黑人!”
可被孤立,远比不上被学校小朋友取笑和欺负来得痛苦。才多大的年龄?像《蝇王》故事所揭露的现实,小孩残酷起来绝不输大人。
小学时,女儿对话间的牛头不对马嘴,常使她成为小孩取笑的对象。在课堂内外,任何没有老师庇护的角落,女儿常被小圈圈给划分出去,一人落单。而落单的小孩,正成为孩子间霸凌(Bully)的理想对象。
这是美国学校里愈来愈被重视的问题。有几次,学生带枪进校园,然后见人就扫射。追溯原因,常和孩子被同学集体霸凌又投诉无门有关,因此美国学校在这方面把关甚严。
然而女儿被霸凌,却发生在中文学校里。中国校长和老师根本没意识到问题严重,也不具备处理霸凌的经验和知识。
初时面对女儿放学后的受创投诉,我有时从旁帮她化解情绪,有时到学校找老师反映状况。可因女儿的语言不够,传递过来的状况也常不够完整,处理起来,有时让人摸不着头绪。
后来,我们估计女儿实在没有处理能力,便为她转校,盼望因环境转换,情况能有所改善。结果呢?那一带的中文学校全被我们读遍了。最后只好跨区,把女儿送到另一个城市的中文学校。女儿这时已经四年级了。
不断转校的结果,让我发现有“人”的地方,问题都一样。也许帮助女儿处理别人的调笑,拥有自卫能力,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女儿碰到的却是特别艰困的环境。
……
整理人:恩典ing
105515阅读
103784阅读
101901阅读
101759阅读
101688阅读
101626阅读
101590阅读
101378阅读
10115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