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493阅读
没有一段经历是枉然的,不要小看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这背后都有神的计划。我们可以做的是让自己活成一座桥梁:联结关系,传承希望。你愿意串起恩典记号,架起一座桥吗?
此文是学员对R110《青少年文学赏析》的课程回响,2022年2月底新推出R120《圣书主题少儿故事与世界观》这是谁的故事?欢迎大家参加!
作者丨会利
阅读能够丰富人的生命,打破隔离的墙,点燃生活的热情,驱赶单调与冰冷。共读一本书,可以跨越关系的沼泽,搭起一座桥梁,让心与心相遇。
卡夫卡说:“许多书像钥匙,开启人内在城堡里那些隐秘房间。”读书宛如打开灵魂深处的门,使共读者能听见彼此的呼唤,走出各自的城堡。
自从儿子上高中,我们的关系似乎渐行渐远。他不再对我无话不谈,总是让我捉摸不透。我想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与他真诚敞开交流,可他总是对我退避三舍,让我遭遇种种阻力,感觉越来越陌生。
我由此想到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发现我对他们的了解比较表面化。只是,因为我们是师生关系,他们对我的态度比儿子多了一点礼貌。他们都正处于险象环生的青少年时期。我和他们朝夕相处,比较了解他们的困境: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倾轧、暴力、酗酒、网瘾等现象十分普遍,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学生精神沉沦,我想要点燃他们的热情,感觉阻力很大。
经朋友介绍,我与创文的《青少年文学入门课》相遇。这门课成为一把钥匙,为我探秘青少年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1
“ 共读一本书
共架一座桥
青少年文学是理想的跨世代对话桥梁。在这门课中,黄瑞怡老师带领学员重点探究五种青少年文学类型:议题小说、历史小说、图像小说、校园写实小说、奇幻与科幻小说。每种类型她都重点介绍一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深入探讨他们的创作经历和作品主题。
最吸引我的是每节课她都会借由作品内容探究如何与青少年对话的话题,比如与青少年对话的关键原则,认识青少年大脑的发展,如何与青少年谈敏感话题等。这些延展内容深入浅出,既有浓浓的文学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
我很爱读书,但以前只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儿童或青少年文学作品很少涉猎。周末读书,往往是儿子读他喜欢的书,我读自己喜欢的书。老师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你的兴趣只属于自己。”
这是特别及时的提醒,把我从孤芳自赏的城堡中拉出来。
我不仅需要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需要在孩子和学生面前谦卑下来,试着透过他们的眼光来解读其行为,努力寻找可以与他们交谈的话题,学会专心倾听他们或显或隐的发声。
我是上帝给他们的礼物,他们也是上帝给我的礼物。我们可以借着对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的交流,真诚地对话,也许可以达到某种共鸣。
于是,我开始尝试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既读老师推荐的书,如《偷书贼》《追寻阿拉斯加》,也读孩子们推荐的书,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在与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生活中的暗礁,他们对自我与人事的迷惑。作品中的形象似乎一个个跳出来替他们发声。
黄瑞怡老师也分享她家庭的生活习惯:一家人出游车程比较长时,他们会共同商量在车上听什么,做什么。每个人在表达中沟通,在沟通中让步,最后达成一致。这个过程让他们了解彼此的界限,大家都得到成长。
共同读一本,共做一件事,既分享自己,又阅读对方,从而架起一座关系的桥梁。
2
“ 探秘内在城堡
挖掘深埋宝藏
在当代青少年世界,很多议题亟待我们关注并讨论,比如校园霸凌、社会性别期待、自我认同、拖延症等身心疾病、伤逝后遗症、文化(性别或种族)冲突等。青少年需要成年人引导他们对这些问题正确思考,带领他们安全走过这段动荡不安的时期。
不过,成人与青少年探讨这些议题往往不太容易。正如瑞怡老师所言:“有些敏感话题直接切入不易,从讨论故事开始就容易得多。孩子可以戴上故事的面具来说话,反而有可能说出真心话。”
阅读青少年文学作品,帮助我更清晰地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困境,也带领我追溯自己的青春年代,更深地认识并共情他们,帮助他们发现内在潜力。
我与儿子曾经讨论一部电影,他的分享令我惊讶不已。当时我以为他很幼稚,不承想在某些方面他已经思考得很深刻。在班级的读书分享会,学生代表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表达对某个角色的看法,他们独特的视角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让我瞠目结舌。
这些让我看到,他们不是拒绝敞开交流,而是拒绝被嵌入他人思维的模子。
有时候他们的表现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他们“容易冲动——在成熟和幼稚间摆荡,一天之内有时像大人,有时像小小孩;情绪起伏,喜怒无常;自我意识强烈;不易接受他人观点;容易上瘾;知行难合一。”
这些特点往往成为我与他们交流的阻力,稍不注意双方就会陷入矛盾冲突。
针对这些现象,黄老师有针对性地做出解答。她借用令人信服的科学数据以及业内专家的演讲,介绍了青少年大脑发展与行为特性,提出一些具体细致的应对原则与方法:“旁观者清,节制跳进去的冲动,等待他们冷静下来;训练少年在激动时做什么(练习深呼吸,练习暂时退场),不做什么;角色扮演,情境演习”等。老师还对如何与孩子聊敏感话题(性、烟酒、瘾症等)提出一些具体建议。这些方法很简单且容易操作,实践性很强。
在这一部分老师特别提醒:“对话的时机、方式、内容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青少年百分之百确定你是可信赖、可依靠的沟通对象。”
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我们在给予他们界线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恩典,让他们相信我们无条件地爱着他们;也需要常常向他们表达共情和认同,与他们一起面对稀奇古怪的世界与混乱疯狂的内心。
当他们能够相信我们时,我们就可以成为他们的援助者。他们同时也会成为我们的帮助者:葛林正是在年轻粉丝们的陪伴鼓励下,才走出心灵的阴霾,《追寻阿拉斯加》才得以面世。
因此,葛林如此高度评价青少年:“少年是尊贵的,是有能力的,是可以一起改变世界的。”
3
“ 摊开生命纸张
任祂精心描画
黄老师不仅教导我们如何探秘青少年世界,如何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她还比较有侧重点地介绍了几位作家的幼年生活与写作经历。这些小小传记故事对我很有开启。
安德森在37岁时做着同样的梦:听到一个女孩的啜泣声。《我不再沉默》就是对这个躲在黑影中的孩子的回应:“你要说什么?”
朱萨克幼年扔铁饼惨败,得到父亲陪练并鼓励;他听父母亲讲述二战时的故事,下决心有一天把这些故事写成书。
杨瑾伦作为第二代美籍亚裔,从小在东西两种文化和进退模式中切换,这些冲突让他备感艰辛焦灼,但也成就了他对自我的认同和对两种文化的探索。
葛林有强迫症、焦虑症与忧郁症,犯病中有时打开电脑会觉得有人站在后面盯着他。他几年写不出作品,因着粉丝的鼓励才能够继续写作。
兰歌家境虽好,但从小孤独,父母对她的教育意见不合,致使她从一个寄宿学校流落到另一个寄宿学校。《时间的皱折》在面世后两年内无人问津。
青春成长电影《不再沉默》
他们的经历让我看到:对一位作者而言,没有一段经历是枉然的。每一段看似艰难的经历,可能都隐藏着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练习写作的人要有这样的意识:不小看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忠实地做好记录。记录自我的经历,发现爱的记号。
我们要具备一种勇气:摊开生命的纸张,任祂精心描画。上帝是大艺术家,祂会刻画好每一个细节,会塑造好每一个人物,会构思好每一个故事情节。
兰歌说:“我记得我的儿童、少年、青年、壮年,当我慢慢变老,这些年代都丰富地住在一起。”圣灵住在我们的里面,让我们不断回忆这些年代,祂会把这些年岁丰丰富富地连缀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生命中有一根从未断过的线。
这就是上帝的爱。
如果我们常常看到这根恩典的线条,就能慢慢学习把自己活成一座桥梁:联结关系,传承希望,改变生命,洒爱人间。我们的文字也会渐渐散发出祂生命的味道。
兰歌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一本书可以是一颗星星,一种爆裂物,能不停激发新的生命;一把照亮黑夜的熊熊火把,指引我们走向不断扩张的宇宙。”
愿阅读照亮我们的现实,
愿共读扩张我们的灵魂,
愿文字能串爱的记号,架起一座永恒的桥,
贯通天上人间,岁岁年年。
整理人:恩典ing
105493阅读
103771阅读
101896阅读
101755阅读
101683阅读
101621阅读
101588阅读
101374阅读
10115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