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8阅读
在网路上看见一个“九型人格测验”网站,去试一试。我将108条题目全部打钩,测试结果:第一型完美型。又再试一次,全部不打钩,结果一样:第一型完美型。哈哈哈!
我是哪一类型?
今天,各种性格类型测验,不但在社会上流行,随著教会接纳心理学,它们亦在教会中流行。其中最流行的是“米尔之-碧士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简称 MBTI)和“九型人格”(Enneagram)。
为什么需要知道自己或别人属于哪一型?据说,如果我们明白这些类型,我们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当我们和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就不会那么烦扰,更进一步懂得怎样使夫妇和睦、教养儿女、管理下属、寻找适合配偶。
于是坊间出现了一大堆书籍,例如:《我不是疯,只是和你不同:十六类型性格的真义》、《速读别人的艺术:驾驭性格类型的力量,在商业上和生活中得心应手》、《根据本性而教养:了解孩子的性格类型——成为更好的父母》、《疼爱你的爱人十六法:了解十六类性格类型,使你爱情长久》等等。
当然,也出现了书籍、讲座、课程,例如:“九型人格九柱图课程”,又如:“了解心灵的两扇窗——MBTI十六种性格与九型人格的共融与会通”,甚至“圣言重塑我心:耶稣比喻与九型人格学”等等。
从逻辑常理而观
让我们先用运用逻辑和常理去想一想:
1。过度简化——如果将人分为(1)凤眼、杏眼(2)贴面耳、兜风耳(3)樱桃小嘴、血盆大口(4)猪胆鼻、竹节鼻。然后,四类型拼凑为十六类,那么,你就能知道这人的样子吗?当然不能!俗语有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可见不是几个类型就能帮助我们认识人。当一本MBTI的书谈择偶,它说:“实在没有完全恰当的测试,我们可以依赖它选择配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和复杂的,MBTI不能显示人的各方面。”
2。模棱两可——这些性格测试的问题,都不可能有清楚黑和白的答案。例如:文首测试的第五条是:“我喜独立自主,一切都靠自己。”第二条是“我不想成为一个喜欢批评的人,但很难做到。”任何人的答案应该都是:“某程度上如此”、“看情形而论”。甚至测试结果也是模棱两可,例如九型人格的九类型,我觉得都在某程度上适合我,无论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忠诚型等等,我都有一点,视乎填写答案时的心情。
3。自己可以操控答案——事实上,当我回答问题,我早已猜得到答案是什么。例如:文首测试,如果我钩第八条:“施比受会给我更大的满足感”,我是“助人型”;第三条:“我喜欢研究宇宙的道理、哲理”,是理智型。专业人士一定会抱怨:“正因如此,你才需要我们。”但是,一本 九型人格 书籍的作者却说:“请记得,只有你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类型,不要让别人把你归类。”
4。测试结果随时改变——还有一点,是非专业人士难于留意到的:人每次参与测试,都可能有不同的结果。有一个调查发现,只有47% 的人,接受两次MBTI测试中,获得同样的归类。另一个研究发现,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性格测试的结果可能不同。全美研究议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曾经对MBTI做过一个非常彻底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MBTI测试的人,在五到六个星期之后再接受测试,只有24-61% 得到相同的归类。
那么,让我问:性格类型测试有意义吗?可信吗?
专家们怎么说呢?
全美研究议会调查MBTI的报告说:“在美国有1,700,000人使用MBTI为诊断工具。……如果我们说MBTI是今日最流行的“明白自己、明白他人”的工具,大概是公平的。
可是,不幸,这个工具的流行程度和支持它的研究证据并不相称。”议会在结论中清楚地说:“目前,我们没有足够的良好研究,可以辩卫职业性辅导使用MBTI。”[13]
一位《今天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前任编辑写了一本书,名为《性格测验邪教》(The Cult of Personality),顾名思义,攻击今天的性格测验。书面上写著:“性格测验叫我们在教导孩子、管理商业上犯错,又误解自己。”
作者说:“这些 [测试] 结果常是不正确、不可靠、不公平。”“研究显示,性格类型和实际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书中列举的性格测试,除了MBTI 之外,还有比较学术味道的罗沙墨渍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 MMPI)等,却没有提到九型人格,想是因为它未够学术水准,不值得一提。
此书报导,MMPI常被很多雇主用以选择管理层人员,结果因为问卷问及私人问题而被起诉。它的奠基人晚年亦表示:“我常极怀疑,到底有没有可能设计一个测试,以量度和分析性格。”至于罗沙测试,曾有心理学教授大力批评它“缺乏基本可信性”,对受测试对象的判断常是错的。评论者除了质疑它的效用之外,也批评它常将正常人当作病态,又把罪犯当作正常,误导法庭的决定。 该书对其他测试的评价,亦相类似。
科尔曼(Lee Coleman)在《谬误掌权》(The Reign of Error)书中,尖刻的起诉,心理测验,如流行的MMPI,是又偏见又没有意义。科尔曼相信这些测验是“伪科学”因为“设计者对测验反应的分析是按照他的个人观点而非经验结果,所以病人因反应所取得的分数也是主观见解。”
“Personality-and-aptitude-career-tests”网站表示:“MBTI等性格测试,某程度上有心理学理论为根据,虽然它们都是意思含糊、模棱两可,但它们是基于观察的。”但是,九型人格 却缺乏这样的“心理学式的伪冒可靠性”,因其奠基人葛吉夫(G. I. Gurdjieff)自称在神秘冥想状态下获得灵感,全靠后人为它加上现代心理学外衣。此外,它基于决定论,因为你所属的类型决定了你的言行思想。该网页最后表示:“千万不要根据九型人格测验做重要的事业决定。”
都有秘术的渊源
原来MBTI 和九型人格,虽然未能正式归类为新纪元事物,却都有其秘术渊源。
MBTI是基于心理学鼻祖之一的容格(Carl Jung)的理论,他指出人有不同的性格类型,如内向和外向,是我们的本性和特征。一位美国女士,凯瑟琳.布理格斯(Katherine Briggs)采取容格的理论,发展自己一套的性格类型理论;后来,1940年代,她的女儿,伊莎贝尔.迈尔斯(Isabel Myers) 为她设计了一套问卷,于是MBTI 便问世了。
有多处基督教文献指出,九型人格的发起,首推1920年代的俄人葛吉夫。他一向对占星术、通灵、占卜等邪术甚感兴趣,后来跟随苏菲派(Sufi,回教神秘宗)的人学习更多秘术,亦学习九型人格。然后他自创一派,经通几翻转折,他在巴黎开设学校,教导奥秘基督教(Esoteric Christianity)、各种冥想技术、和泛神思想。葛吉夫死后,智利灵异人士Oscar I
chazo继续将九型人格和其他秘术发扬光大。然后于1960年代传到美国。
甚至网路上的 Skeptic Dictionary (从理智角度评论数百个邪术、神秘、灵异、伪科学、或江湖骗术的事物)亦批评九型人格有秘术根源,是“新纪元的曼达喇(mandala),是从神秘途径把性格分类。”
容格派是一派非常灵异,接近新纪元的心理学学派,容格本人是一个公开交鬼的人。(见:心理学家的上帝观、道德观、冥想观);苏菲派是神秘宗教,葛吉夫是秘术主义者。基督徒是否需要关心?
有一本书,叫做《终极性格指南》[25],书封面上写著:“Forget the shrinks, Forget the psychics”,意思就是:只读此书已足够,不必找心理辅导、不必找灵异人士。该书目录所列举的性格类型测验,除了MBTI 和九型人格 之外,还有:占星术(Astrology)、出生次序、印度教的“阿育吠陀”(Ayurveda)、中国人的“十二生肖”、占卜之一的“数字学”(Numerology)。
诚然,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书中列举任何性格类分类方法,但是,我无法不问:为什么这些性格类型的理论总是和迷信、玄学、异教、占卜混在一起?甚至在教会里大肆流行的MBTI 和九型人格,其根源也令基督徒不安?
基督徒应有态度
基督徒更需要问:为什么圣经不教导性格类型?基督徒应该怎样看这些性格测试呢?
上文提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所以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样貌。那么,我们到哪儿找可靠的镜子,来分析自己的内心呢?
圣经说:“听道……就像人对著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雅一23),原来多读圣经可以让人认识自己,而且圣经是“两刃的剑……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办明”(来四12),哇,简直是X光呢!
圣经怎样讲及性格类型?它完全没有提。性格类型测试都指出,每一类性格有其长处和短处,但是圣经说:“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罗七18);“我们……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赛六十四6)。
这个天然人(肉体)是一无可取的。所以,圣经从不教导我们分析自己有什么长处、短处、属哪类性格?圣经也不教导我们改善自己,只吩咐我们“与基督同死”、“和他同钉十字架”(罗六8,6)。
所以我们每天行事为人(无论是选择配偶、与人相处、教导孩子、管理工商等),应该根据圣经原则,不是根据自己的天然性格。
圣经屡吩咐说:“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西一10)不管你是内向、外向、完美型、理智型、猪胆鼻、竹节鼻,都要天天自我检讨,以至能“脱去……旧人……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2,24)
正因如此,性格测试大有可能妨碍改进。某性格类型书籍表示: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是有益的,“当我们知道,人的一般行为表现是自然式样,而不是‘错’,我们就可以更容易接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26]假若文首测试的第十二条“身体上的舒适对我非常重要。”适合我的话,我是否可以说:“我就是这样的啦!这不是‘错’,我必须接纳自己。”若是如此,我的灵命永不得长进。
最后必须一提,今天教会很流行:让信徒参加性格测试,寻找自己的“恩赐”,然后按著自己的恩赐事奉神。首先,恩赐和才干是两事,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十二11),不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用性格测试鉴定。虽然人也可以运用才干事奉神,但基督徒必须避免凭肉体事奉,教会事奉需要倚靠圣灵。若还要使用一些可信性低、源自秘术的测试寻找“恩赐”,那就简直是糊涂了。
结论
一位心理学家批评MBTI为“派对游戏”,我非常同意。事实上,从圣经角度而言,基督徒应视所有性格类型测试为“派对游戏”,不必认真,更不应该把它们带到教会。
88488阅读
82147阅读
79591阅读
71364阅读
57277阅读
57078阅读
57070阅读
51928阅读
5129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