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11阅读
基督徒行事为人求问上帝的旨意,这是既自然又必须的事。
倘若我们对信仰真诚执着,认定信仰是与我们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而非无关痛痒的生活点缀,则我们必然关心信仰在每一个生活处境里对我们的要求,也必要在生活场景里发掘信仰的意义。
倘若我们对上帝顺从效忠,宣认祂是我们全人的主,掌管我们生命的每个层面,有绝对的发言权,则我们在作任何哪怕是最微细的决定时,便断不能自作主张,仿佛生命主权是在自己手中,不须征询上帝的意见,寻求祂的指示了。
倘若我们不欲做一个虚伪分裂的人,拥有双重性格或面具,则所信与所行便须相一致,信仰与生活也要和谐无间。我们在教会内待人处事的态度,也应该在家庭、学校、办公室及社会每个角落,同样地表现出来。但是,在辩公室里作基督徒,要比在教堂之内作的难度高很多,由于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与基督信仰有着悬殊的差异,圣经的伦理要求便不是那么简单直接的就兑现了,许多复杂的两难处境、难舍难割的利益矛盾,都会叫我们举步为艰,无法觅得两全其美的出路。在这个说话,我们便只好呼求上帝,渴望祂直接介入,清晰地给我们导引。我们需要寻求上帝的旨意。虽然,尽管是再敬虔的基督徒,也不可能事无大小,凡事都征询上帝的意见的,毕竟每日生活里要作的决定太多,早上出门坐什么交通工具、在餐厅点哪款早餐,以至踏进办公室后一大堆排山倒海而来的决策事务,根本就不容许我们每事停驻,探求上帝就该项抉择所作的启示(即使上帝有空,我们也没空)。所以,要是我们能在起床前或开始工作前,做个简章的祈祷,广泛而非具体地恳求上帝赐我们足够的信心和智能,应付一日所需,便已很不错了。不住祈祷只是一个心态的描述,非具体行为的写照。
但是,一旦我们遭逢人生某些重要的抉择,诸如升学、就业、择偶,以至奉献念神学等等,「我是否已清楚上帝的心意?」,便成了至为迫切、急待理清的问题。一方面,这些抉择关涉太广、影响太严重,以致我们不敢遂下决定,即使有某些想法,也对自己无绝对的信心。另一方面,如升学、就业、移民等重大抉择,通常都不会是只得一个出路,别无其它考虑余地的,并且很可能几个选择都各有利弊,令人难以取舍,而非黑白分明,清楚利落;如此,我们就不能不踌躇却步,心猿意马了。将抉择权交付给上帝,好推卸自己的责任,减低因作抉择而带来的焦虑,便是最佳的出路。第三方面,是出于敬虔的考虑。我们在要作出一项重要的抉择前,通常都舍先征询父母或其它长辈的意见,这是对他们尊重的表现,若上帝是我们生命的主,则怎么能妄自造作,不先请示祂一下,听候祂的纶音妙旨呢?不管是基于上述三个理由的哪一项,总之,在遭逢人生重大抉择的开头时,我们必然曾迫切地寻求上帝的旨意。求问的迫切性,与问题的严重性成正比例。
在风调雨顺、平安无事的日子,基督徒也许不会恒常地探问上帝的旨意,但在遭遇患难,或须为前途作某项重要的决定时,则这样的祈求便会炽烈紧迫。无论如何,或多或寡,寻求上帝的旨意,总是一个真实基督徒属灵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一个从不求问,甚或从不祈祷的人,绝不可能是以上帝为上帝,心口如一的真实信徒。
为何要寻求上帝的旨意,似乎是个不应发问、理所当然的问题。
但是,了解求问上帝旨意的必须性,却不等于便解决了整个课题,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应否寻求,而在于如何寻求。「如何寻求上帝的心意」,才是每个基督徒都曾被困扰、老生常谈的题目。
即使在中学学生团契,甚至主日学初班开始,这个经典问题便已恒常被讨论,备受关注。或者是由团契导师和主日学老师主动提出,以为讨论及教导;或者是由团友或主日学学生提问,好处应他们当前碰到的升学(报读文组理组、选什么学校或系别)及感情(交友、恋爱、婚姻)的困扰。就笔者过去的经验来说,以上的讨论通常是不会有什么出路的,反正任凭导师们再费唇舌,也无法为人提供一条简易的寻求上帝旨意的公式,顶多是教我们多读经、多祷告、多与属灵长者倾谈吧。这些建议之空泛无力,就好象有人就基督徒应否跳舞(或看电影、吸烟……)来作询问,结果得回一句「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一样,根本无从在现实生活里兑现。要是我努力读经都找不到该报文组理组的直接指示、再恒切祈祷也得不到上帝是否准许我往外国升学的声音,又或者不同的属灵长者的意见并不统—,人言人殊时,那我还怎么办呢?等待下去?呈交申情表格的截止日期可不由我决定啊!
尤有进者,如何确定上帝的旨意,到底应该用「狭义定义」(arrow construction)抑或「广义定义」(broad construction)来评估定夺呢?所谓「狭义定义」,就是说「若上帝不直接指引,命令我怎样怎样作,我则不作」;而「广义定义」即恰好相反,是「上帝若不横加阻挠,禁止我去做某件事,我便可以安心照做」。两种定义,皆有它们固定的市场。一般来说,碰到一些我们不完全心甘情愿的感动或抉择,譬如要放下我们的职业,投身传道的行列,我们都会选择「狭义定义」,即上帝的旨意须显明在祂直接的启示,及某些神迹性的证据之上。我们要求上帝显灵报梦,或给予我们若干可资倚凭的确据:一篇讲道、一节金句、父母的赞许、经济困难迎刃而解……,然后才肯踏上行动。但对于那些我们自己非常渴想,是心底里尚存有若干不肯定或不安的抉择,譬如移民海外,则「广义定义」便是最实惠的考虑了。我已决定了移民某国(当然不会打开地图乱指一通),又迳自拿了表格办理各样手续,只要整个过程顺利无碍,至终得到移民批准,我便假设这是合乎上帝的心意,甚至是祂协助促成了。如此用哪个定义来判别上帝的旨意,端在于我们一心之去留行止,并无任何客观定准,真是方便得很。
由于如何确定上帝的旨意,好象是个没完没了,永远得不到答案的讨论,于是乎,许多年事渐长、曾经沧海的基督徒,干脆就将这个问题搁置脑后,不再提问了。反正寻求也是白费心机,不若便坦然接纳世俗化是我们生活的事实,一切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根本不期望有超自然力量的介入和干预。我们就在俗世里做世俗化的基督徒。
如何寻求上帝的旨意,是否一个无法求得问案的问题?
注释
1. 美国(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曾做过一个读者调查,了解他们所最关注的信仰问题,结果发现「如同知道上帝在我生命里的计划」是关注率第二高的问题,占了四百七十五名随机抽样受访者中的百分之六十二,可见这个问题的永恒性与时代性。见David Nelf,ed,Tough Questions Christians Ask(Wheaton:Victor Books,1989),页 9~10。
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89111阅读
61626阅读
57907阅读
55542阅读
50731阅读
50176阅读
49045阅读
47071阅读
4686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