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14阅读
我太太和那学生的冲突,并不是一个独立事件。我个人的福音事工也不时被那些认为主动向陌生人传福音或用一些工具传福音是最无效且会影响布道工作的人所攻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人际入世取向的人认为理解性入世取向需要更多胆量、策略和方法。
大多数在布道哲学和执行上的压力,围绕在有效和道德的问题上。我们将看看这两方面问题和这两个学派的关连。
沟通的效力
人际入世学派认为在关系之外传福音是不完全合乎圣经的,且是不良的传达模式。魏得伟(David Wells),虽然不是为了保护这个观点而发言,不过亦表达了他的关切,他说“这样传福音不是只在打空气,或非人性的散发传单。基督徒的得救若离了使之有所依循、有意义的生活情境,是不可能发生的。而这个架构亦不能简化成简单的标语、单独的经文或令人精神抖擞的标签。”
人际学派关心的是,在有关系的架构之外传福音会使传道者的生活表现脱离了基督那有确凿能力、真实且有意义的生命。这种方法无法取得未信者的信任,传道者也不能敏锐地处理那存在未信者心中真正关切的问题。
这种传道法多半会失败。有位人士称非人际、主动的布道为‘对质/入侵式’的传道法。不过他认为这是合乎圣经的方式,只是他发现“许多人因传道者太过热心而不敏感的经验,而不敢作出正面的抉择。”麦非(Art McPhee)问道“若我们在一个信任的关系下或友情中传福音,是否会更有效?”
因此,强调主动和人传福音,不论熟识与否,可能没有人何信任关系,被认为是不合圣经有效传福音的模式。
沟通的伦理
第二个争论点是在传福音的伦理。亲人际取向的人相信靠策略、方法、工具来接触人的传福音方法是受到伦理批评的。基督徒用工具、或用系统的、有策略的、主动的沟通福音,是入侵了听者的原状。
詹森(James Janucey)写道“强留住陌生人交谈,向他传道,要他作决定,是害多于益。多数人的反应都很负面,甚至对这种强行反应强烈。他基本上是不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格。”
安瑞奇(Aldrich) 认为‘对质/入侵式’的传福音,常是因为‘威胁、害怕、或想摆脱传道者。”
教会探访的传道方法,是用一些策略主动接触未信者,而不是建立关系。被认为基本上它比较接近‘广告’,而不是新约圣经。广告精神充斥世界,它们运用各种诡诈、利诱、欺蒙,而这正可用来形容这个方法。敢用一些策略、方法或工具来向陌生人传道是一种‘聪明、速战速决的计策’,硬销的方式就是强力把福音堆在不乐意、
不知情的听者身上。
我很钦佩这些作者的关心。不过我觉得人际入世取向也有一些缺点,还有一些他们对理解性学派的批评需要指正。那些参与在理解性入世布道法的人,不要觉得灰心,或认为它是次等的、不伦理或无效的传福音方式。
修辞学的利用
修辞学是用‘运用语言的艺术,好说服影响他人…这种语言的特徵是非常人工、华美的。’修辞语言和‘严谨的叙述或争论’是相对照的。
很显然的,人际入世学派倾向于用优美辞藻反对根基于方法论的理解性布道法。传道者传递基督徒信息的方法被称为是‘袭击’而不是‘项目’。传单被‘非人性地分发’,而非‘带着微笑、带祷告的心发出。’采取主动和不在人际范畴内的人传基督,被轻蔑地称为‘冒犯’或‘面质’。
运用方法和工具是‘假装和图谋’暗指使用者肤浅而故意强求未信者。方法、工具和用来传福音的简单策略,被称为‘花言巧语’、被扣上‘广告’的帽子。‘刻板’‘僵硬’和‘机械性的背诵’这些字眼,也被用来形容这些方法,暗指那些用这些方法的人,不是被误导,就是没脑筋、无创意的人。
哪一个容基督作主、敏锐的基督徒会乐意接受这种传道法?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理所当然会放弃这个非人际、主动的传福音方式,像丢弃烫手山芋那样。不过,这些文词华美的批评多半是夸大其词。这些形容是用来说服,而不是告知;是要使人产生有行动的感情,而非只是刺激一些想法或严肃地分析一写假设、神学或实际行动。他们的目的是:如果你不合伦理、又想有效地传福音,就采取人际取向,并开始用它吧!
文词华美的说词颇具力量,因为它是根据事实核心而来。它并非完全虚假,只是有点夸大事实。会不会有时因为不当地使用非人际的方法,使非信徒觉得被冒犯、被欺骗、威胁、说教而非谈论?当然会有。不过说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是一回事;而认为它们是必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在非人际取向作法中,又是另一回事。没有一个方法不会受到这些批评。
错误的二分法
和修辞很有关的是使用了错误的二分法。这是一个古典的说服模式。修辞会倾向夸大而错误的二分法则倾向过度简化。
错误的二分法是从二择一的角度来看事情,而不是从皆是、皆非的角度来看。两个范畴的事互相对立,几乎不可能联结或综合起来, 你必得在某一方,或黑或白,或高或低,不能两者皆有。这种二元论忽略了某些文题的复杂性,也忽略了人类有能力处理某些模棱两可的或多元性的问题。人际入世取向显然在传福音上运用了这个错误的二分法,而有这种二元的想法。
人与计划
大量使用策略和工具来接触非信徒的传福音工作直指人际取向的核心,“技巧并非最有效的,尤其是对朋友”皮贝奇(Becky Pipert)说。她又说“技巧可以有限地帮助某些人,但它会使我们不大自然。”当然,我们都想自然地分享信仰,而非有点虚情假意的。
是人还是计划。太过有计划(用策略、工具和方法,以主动接触和沟通)会使人受制于工具或严格的方法,而无法很自然、很敏锐地将听众当作真人来接触。方法未必会拦阻沟通过程,令听者掩耳。所以我们有两个选择:(1)用一个表面或不诚的技巧;(2)追求自然,避免用作见证的技巧和工具。
这就是错误的二分法。完全忽略了第三个可能性,就是看重人,也看重自然与人沟通的方法。在方法论和自然生活化二者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冲突。事实上,它们的结合会强而有力,能使我们个人或团体的传福音更具果效。(在廿二章会进一步讨论)
就像修辞学一样,错误的二分法也是根据真理而有。方法会不会不够敏感,而使那些原本对属灵敞开的人失去了兴趣?当然有可能。福音小册会不会变成只是个公式?毫无人性地加诸于听者,毫无对话的机会?有可能。这种事可能天天发生,而那些人际取向的人则认为要避免这种问题。这似乎暗示用方法是不大有效,但这并不是答案。真正的解决方法是适当地运用方法和工具。
勇敢和敏锐
错误的二分法的第二项是将勇敢和敏锐对立。我们都知道敏锐、信任和生命改变的见证,都在人际范围内的表达上,占有一席之地。
问题是出在更进一步说这些特质的标准表现,只在人际架构中才有。一个传道者怎么会对他勇敢地用策略或工具接触的那个陌生人有敏锐的心?照理说‘勇敢一定得大过因信任而有的敏锐对话’。
因此人际取向传道者将没有耐性、不敏锐,归因于勇敢。勇敢在传福音里变成‘面质、冒犯’,迫使人听教,而不是对谈。所以在一个能触及属灵敏感问题的交谈中,毫无一席之地。所以在人际范畴之外,主动接触陌生人并传福音,被认为是毫不敏感,且不合圣经的有效沟通法。
我再说,这并不这样容易画分。我们可以既勇敢又敏锐。因为敏锐、有效的沟通确实发生在人际范畴之外。奥瑞(C. E. Autrey) 说:“每个有经验的救灵者,都看过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在一接触到这个问题时就信主了。而这些决定都是真诚的,他们后来的生活证实了它。”
就像我们从探讨保罗生平所得,真正合乎圣经的勇敢是包括对听者有敏锐的心。人际取向并没有‘垄断’敏感的市场。我们接下来也会谈到任何追求适当、敏锐和聆听的人,都能有有效的沟通,无论他和听者有没有关系。
以偏概全
第三个人际取向所申论的错误,则是‘以偏概全’。这种思想是起自预设假想一个人的态度或想法含盖了所有,而事实上它是和其中一点有关。这种思想常使人认为‘如果和我的经验不同,就是错的,至少是值得怀疑的。’这种观念和理解的精神不符,理解的精神是相信个人的经验或意见都不是决定性的,只不过是‘众水一隅’。
人际入世取向的人,没有发现事实上有许多有效且敏锐的传福音方式是在其界限之外发生的。当然,我并不是说理解性的就没有限制。就如我所主张的,所有的布道方法都当在圣经的道德和神学的规范里。
但圣经的神学和实践则是我们布道的哲学和实践唯一的限制。因此我会只在理解性入世的布道上用‘合乎圣经’的理解这个词。这不是说人际学派的哲学和应用就不合乎圣经,在新约圣经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但人际取向却受不起‘合乎圣经的理解’这个称谓。其布道的哲学是基于一个假设的立场,认为有效、合宜的布道当在人际的、伦理的和对沟通的关怀之下;所以就变成以偏概全了。这个逻辑上的错误是因为反对或因无法接受其他的传福音方法如理解性取向所接受的。更严重的是,人际入世学派对一些重大的神学议题,也同样狭窄。
缺乏紧急性
在人际取向中,很少见到什么紧急性的事。有位作者称人际取向的有效,乃在其‘使基督徒脱离不必要的(多半是不合圣经的)压力’,这所产生的策略就是‘长期低压’。帕莫(EarlPalmer)说“传福音像成圣,需要时间。因此,我们必需花那些时间。当我们接触人时,要提醒自己,我们要一起走一段很长的路。若想这是我唯一的机会和这个人谈,会损失很大。”
这是真的,我们并不想让我们所感受到的紧迫,表现在我们传福音上,以致牺牲了我们当有的敏感和想要发展的友谊;但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所要谈的是关乎天堂、地狱的事。合乎圣经的急迫包括了对时间、强度和理解力的关切。
保罗写道“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2)保罗是说新的纪元现在在基督里,罪得赦免并得着圣灵是可行的。并无所谓的‘生意照常’的事,现在耶稣已经死了,且从死里复活了。人永恒的命运已成定局,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紧急的?
保罗就是知道这时辰的紧急,所以在他福音的劝服上表示出同样的强度。他写道上帝“藉我们劝你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五:20)时辰紧迫,所以我们在福音的劝服上,也当有相当的强度表现出来。
保罗也看到了福音工作的情景,所以他写道:“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得些人。”(林前九:22)保罗并不只关心那些方便得到的人,他是乐意做任何事,只要能‘救些人’。传福音要有果效,绝不能只限于在个人关系范围内,或有非信徒出现在基督徒团契中,因为他们承担不起神学上有关时间和强度的因素,以及有发禾场的广袤。
如果要坚持在人际取向中传福音,才能有果效,那就无法使更多人更快地认识基督。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福,能有‘能表彰出’基督生命的基督徒在旁边。不是每个人都能见证出福音带来的改变大能和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像在教会中集体表现出来一般。
所以,坚持人际布道的哲学就不幸地将那些没机会见到基督徒朋友好表现或教会集体见证的人排除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团体实行主动传福音的方法及策略,以得到更多的人。他们并不是反对在传福音是有‘关系’的因素,只是不容它来影响其传福音的范畴。让我们来得到我们的朋友,尽可能向他们清楚的沟通,但也不要忘了那写需要听到福音的外人。
认同的因素
从新约布道行动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教会想孕蕴出一个有助传福音的情境。他们非常努力地与他们的听众认同,甚至极端到保罗会想‘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
我们需要去到失丧人所在之处,处于他们的立场,说同样的语言,了解他们所关心的,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我们知道‘耶稣并不是被钉在大教堂中两支烛台之间;他乃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矗立在废墟上的两个强盗之间;是在世界的交通要道上,所以要用希伯来文、拉丁文、希腊文来写他的称谓;是在讥诮者亵渎之地、是强盗咒诅、兵丁拈阄之地。’
耶稣和妓女、罪人吃饭;他步行在第一世纪炙热、污秽、各种弊病之中。他对抗鬼魔、哭密友之死、感染婚礼的喜悦。他伸手祝福孩童,也洁净麻疯病患。耶稣和我们认同,好使我们得着他的恩惠和爱。他来呼召罪人,要呼召他们就要接触他们。所以跟随耶稣的脚踪就是要‘寻找失丧者’,要与那些我们要得着的人认同。但在传福音的哲理和实践上,这是指什么呢?
和听众认同,是否就是把人际因素放进传道当中?我认为不是。如图三所示,和听众认同包括人际关系,但不仅限于此。对其文化思想模式的认识、语言、从圣经观点看人的情况等,都属于认同的层面。认同的核心是我们共同的人性。作为一个照神的形像被造的人,拥有一些人类的限制(死亡、害怕、罪恶感、疏离感、孤单),我有权利和另一位也是被同一为神所造、拥有相同人类困境的人交谈。即使我们这人性的共同点,是唯一的接触点,我还是可以和我的听众认同。
图三 认同的层面
共同的人性——共有神的形象和人的情景。
语言——能用听者所明了的语言来传福音。
文化面——洞察并同理听者的文化领域(世俗的、误导的宗教和挂名的),会影响他们对福音的反应。
身体面——能够常常和听者见面。
人际面——我们和听者的亲密度,会引致他个人决定的过程、他属灵上的预备和他对福音的反应。
当然,语言的认同对有效的沟通也是很必要的。五旬节时,很多人第一次听到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传讲的福音,而成为教会的第一代信徒。(徒二:5-12)
头两个认同的层面——人性共同点和语言的理解力——是有效传福音最基本的,但文化价值的层面、身体面和人际面则是和有效的程度有关,而非必须的。
福音的内容
人际面的认同是个理想,所以在沟通过程中当尽可能追求达到它;但在神学上,它并非是非它不可,才能有效地传达福音真理;它也不是能有效沟通属灵真理的先决条件。
这个理由是根据新约圣经教导福音的本质和圣灵的工作而有的。真正的问题是,有效的布道一定要在真实人文的情况下吗?大多数人际学派的会说是。有位学者说:“基督徒在传好消息之前,要先成为好消息。福音的内容在讲述出来之前要先活出来。
让我这样说吧,福音乐章需在福音内容之前,并预备一个情境使人渴慕这些内容。”福音乐章乃是“将内住基督的美丽彰显在每天的人际关系中。”不过我认为强调传道者的生命和关系,一方面是很好,但也未必真能表现出福音本质的真理。
我们可以从徒十七:1-4和帖前一:1-6看到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福音的情况。保罗是以陌生人的身分进城,不过福音本身很快就造出一个有权柄、能力,又相关的情境。帖前一:5“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的。”
这里我们看到情境的三大要素,使得福音讯息从‘话’(或人的话)证实为“神的道…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帖前二:13)
(1) 第一个要素是圣灵的大能。帖前一:5保罗是在说他在帖撒罗尼迦人中间传福音有果效,乃是因为圣灵大力的动工。罗十五:18说保罗传福音是“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
徒十四:3,路加提到保罗在以哥念的见证“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藉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不论这些证实的神迹是什么,很清楚是证明保罗传福音时有神可畏的同在。(参林前二:4),福音要被听众当成神的信息,圣灵的见证是必须的。
(2) 第二个要素就是福音有能力使人‘全然信服’。福音有力量去劝服人。他是真理。福音能渗入“心中的思念和主意”,它是“活泼、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来四:12),它“运行在那些信主的人心中”(帖前二:13),带来“充足的信心”(帖前一:5)。
圣灵使人知罪,使人有权利站在神的面前,但若他们拒绝基督的救恩,就要面对审判,所以他们心中有了一个需要,只有福音能满足。它是现在显明出来的病症的最佳疗药。听者发现他自己有信服福音真理的心,因为‘真理之环’,也因为信心本身的自证。
(3) 第三个要素是保罗、西拉和提摩太生命的见证,“我们在你们当中为人如何”。保罗相信要有有效的沟通有二个因素,真实和人格。他不只是宣扬福音,也是他在帖撒罗尼迦人当中的生活。(帖前二:6)
真正的问题是在福音和个人生命的关系,以及在属灵沟通过程中每个的优先。这就是人际取向和理解性学派的争论点。
人际取向认为要传福音,这两个管道——福音和传道者的生命,都同样重要。容我从世俗音乐作一些推论:一首歌的旋律和和声的关系。旋律是有组织的连续音调,其音乐结构使听者可以分辨出这首歌,并记得它。
因此旋律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和声则是一组额外的音符,其目的是要增加旋律上音乐之美。它会有意义,是当他和旋律有关时,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可以被识别、被记忆。
我们的生活则是和声,以加强和美化福音,但只有在相关连时,才有意义。保罗的生命不能让他的信徒得着能力和改变,但圣灵和神的话可以。有他的生命是福音旋律的和声。
所以是圣灵和神的话带来权能和信服,还是真诚的沟通和真实的了解引人归主?福音本身导致它的效力,它引人注意它自己,取得其被听的权利。
我们已经谈过了用修辞法、错误二分法和以偏概全的错误。人际取向最后一个不当的因素,我且称之为错误的比对。
错误的比对
许多属于人际入世学派的人都主张将基督有能力注入生命改变的能力、福音的道德特质和我们是他儿女也有能力这样做并列。耶稣的存在就具福音性了,他不只是将真理的道带来,他就是真理的道;他不只是传福音,他就是这福音。
因此,我的存在(生活、个性、服事)亦可谓是具福音性的,因为我藉着活出他同在的生活,来为耶稣做见证。因此,应用出来,就是在个性、团契、服事上,活出基督徒的生活,即有效的传福音了。
根据这个理由,有位作者说“也许我们对传福音的定义不够广,当我说‘传福音’我不是只是指口头上的宣扬,也包括视觉上的见证,神在世上的整体表现。”
艾瑞奇(Joe Aldrich)主张这立场的一个刊物发言人,曾言“老实说,传福音乃是彰显宇宙真神的属性——他的爱、他的公义、他的正直和他的信实,特别是透过我每天的生活来表达。
因此,传福音不是一个‘特别的’活动,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执行。乃是不断的、自然的将我们个人和团体对神的经验表露出来。”他总结道:“更具体的说,传福音是基督透过他的儿女参与在a)宣扬b) 团契c) 事奉中所作的。”
因此,真正的传福音不只是传达福音,也包括圣徒的‘团契’和‘事奉’。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将个人生命和基督的生命一一比对时,就是将生活(团契和事奉)和基督的福音(宣扬)一一对比。二者都是好消息的有效传达者,都有福音性。像艾瑞奇所讲的“传福音是双声道,神透过两个管道和他的受造物说话:写下的话和你——他的‘活福音书’,‘他的好种’。”
我们透过这个对比要表达什么呢?我认为这个理由有二大错误。
第一,它的立场是错的。它对作见证、传福音二词的技术性、圣经的定义有所误解,导致它对这些名词只有一个表面的区分。它的理由是‘只要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谈到耶稣,他就是在做见证。但当他要那人为基督做些事时,他就脱离了做见证的范围,而进入了得灵魂的领域,那就是指一个人要“将期望转到为基督做些事” ’。所以‘做见证和得灵魂是两件事’,而认为‘传福音和做见证一样’的教导,只会带来不健全的传福音模式,影响传福音的工作。
我认为这种想法没抓到新约对传福音做见证之行动、本质的重点。将新约对传福音的意义拓大,包括了非语言、非劝服的事奉‘作世上的光’,然后削弱在口语上为基督作见证,不强调福音本质里做决定的部分,这在技术上是不正确的。
在路加的用语中,作见证是指“高举基督”(徒四:33;廿三:11)。路廿四:48 和徒一:8,都称使徒是见证人,是“由主所差派的,要宣扬国度的信息”。
在使徒行传中,(做见证)这个动词是用在使徒们严肃地宣告、证实的传道中,好使听者乐意做出决定时。(徒二:40;八:25;廿:24)
因此,路加用这个字以示‘完整地宣扬基督的福音’‘见证耶稣是基督(徒十八:5),宣扬神的恩惠(徒廿:24),并极切劝人表达基督的福音。’
在做见证这个情境下(徒廿八:23),保罗也认为‘劝说’或‘说服’非信徒归信基督是合适的。‘见证这个词是说到一个审判的气氛--基督和世界之间的诉从讼,而使徒是见证人。’
所以圣经里做基督和福音见证者的角色,当是
(1)自己要完全熟悉案件的事实,就是福音的历史背景;
(2)忠实地传达事实,不顾环境或事实的不动听,就是要预备受不公正的苦;
(3)用热切劝服的态度,将这事实重大深远的意义告诉人。
圣经的见证人是处在劝服性的宣扬福音的情境当中,而且认同圣经救灵的信念——求人与基督建立关系。使徒的见证是要抛砖引玉。像班扬(BunYun)所说的,他们传他们‘感受深切的’。我们的见证也一样。
第二个错误的比照的错误,和我们先前所讨论有关‘福音’‘布道’的定义无异,就是这两个词都不容许在圣徒‘非语言/无说服力’的‘事奉’和‘团契’,有技巧性传福音的存在。然而第一世纪传福音的方法论则相当有弹性,他们对真的布道的定义是相当狭窄、精确的;传福音就是得灵魂,就是要宣扬福音,劝服失丧的人归信基督。任何低于要求的,都不算传福音。
神圣的管道?
这一种一对一的对照法,是假设个人生命和福音都是神圣的管道,将永活基督的拯救告诉非信徒。我并不想减弱用生命品质见证福音的重要性,但我们需要问‘这种一对一的对照法是否有效?’我相信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耶稣是神话语完美、无罪的肉身表现。神的丰富都呈现在其人身上(西一:19),他就是福音的本身。同理,福音是基督荣耀的光(林后四:4),是神救赎的大能(罗一:16)。但我们远不及此,是的,我们当更新成为他的样式(林后三:18),我们当彰显出因基督而有的品格和服事。
但我们需记得,我们因仍在堕落中,所以我们无法完全彰显基督身上上帝的荣耀。我们的生活、品格和服事,并没有在见证基督的荣耀和救赎大工上,表现出福音自证的大能和权柄。我们的生活并未表达出真布道的本质和意义。这儿有些理由。
我们在成圣过程中的生活,无法承担福音具有的纯洁、真实和荣耀。像渥爱伦说的:“当今教会严重受到堕落之风的袭卷。这是现有的观念,他们抗议只重口传福音之时,也表现出现有的观念是半个真理。
这是自由派神学里最糟的特色之一。认为最当重视的是仁慈良善。现存的观念里尽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认为生命可以变得如此透明,以致基督的光能透显出来。这是反驳人必须透过认罪和信心来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
“我不讲,但用生命来述说”或“我不该讲,直到我的生命活出来”的想法,促使我们问“有谁的生命好到配得这样的职分?”
修麦克曾言“我不会因告诉人耶稣的受死和复活而变好,也不会因我相信他的神性而变好。这太强调我的重要,胜于他的。我们的生活必须尽量与我们的信仰一致;但如果我们是基督徒,我们的信仰当远远大过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话语’见证这么重要的原因。”
另有一位作家论及这种看重传道者本身,而非福音内容的巧妙——“姑不论人际布道的优点,他们不认为听到真理是点燃圣灵更新的必经之路(罗十:17)。人际布道可能会因重视传道者的个性和经验而忽略了福音的神学内容。”
‘双声道’取向(神透过你和福音向失丧者讲话)会令非基督徒很困惑。他可能并没清楚到认识福音自证的能力和权柄,他反而可能看到堕落人性的阴暗面。当然,这种生命仍和未改变的生命不同,但是要了解这分野的源流,需要属灵的辨识力;而这却是非信徒无法承担的。
他怎能分辨得出对街那坚实而迷人的摩门家庭和隔邻福音派邻居的不同?他们的先生每星期天都带全家去教堂;都对他们的妻儿很好,胜于这地区其他的人;都对他们的妻子很忠实;又很友善。他们也都反对堕胎、不喝酒、不抽烟,而且常常提到耶稣基督和教会的活动。
一个属灵瞎眼、没有更新过的人,如何能分别出福音真理和异端谎言的差异?他们怎能辨别出哪个会带来永生?哪个会导致死亡和灭绝?如果失丧者须在听福音前,先看到传道者的生活与品格,而且其管道与福音管道同等,那我想失丧者将无法得到足以让他们作出永恒决定的清楚资讯。
当传道者的生命有了缺失,而这是我们都无法避免的,最好是采取‘静态’以反驳其完美的信息。但我们怎么期待非信徒知道我们在彰显这个好消息,除非他们先知道福音是什么?
既使是那曾经活过最完美的生命,也激烈地被他的听众所误解。耶稣彰显了上帝的生命,但却被他家乡的人拒绝并置之死地。彼得的异教邻居不公地批评基督徒是‘行恶的人’。这可以使我们看见我们用生活见证传福音的限度,或是将生活见证与福音同列的有限。福音是这么重要,不当置与人类不确定、不配的品格和行为之后。它当可以靠其能力和权柄发言。
不同的结果
一般来说,人际取向是反对方法论、技巧、工具和有系统的策略的。我想可由慕迪所说的一个故事看出其结果。
在一个布道会之后,有一个人很生气的质询慕迪传福音给非基督徒的方法。慕迪的经验至今仍很普遍,通常那些批评方法的人,并无法提出一个更好的选择。
韩瑞克(Carl Henry)观察发现‘不传福音的每个方法都是错的——而很多传福音的方法都是对的。’迪瑞立(Benjamin Disraeli)曾言“批评比纠正容易。”
避免用方法很容易变成瘫痪的休止状态,反之,你如果强调如何去传福音,你也就会看见人在传福音。理由很简单,就是透过简单的方法和策略,使得传福音更容易,因为‘我怎么开始?怎样将福音沟通清楚?’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传福音常有的怀疑和恐惧本质上解决了,使得不主动的信徒能踏出传福音的第一步。
通常你没有一个方法,你也看不到广泛地传福音。只有那些天性活泼外向的人会解决他们在传福音上的害怕、懒惰。其他的人则因‘我该怎么做?’的问题所影响而停顿。可能很多人讨论传福音,也积极强调之,但根据统计,很少人在作。虽然我们需在方法上有弹性,不要只重某一个取向;但我们也需要了解方法的不同亦常在有传福音行动和只谈论它两者之间。
人际取向的短路
那些人际取向的人并非有意强调传道者的生命品质和他与非信徒的关系,而使之在传福音上有所误导。
第1, 强调在亲切持续的关系中分享福音,很容易误解为受追求方便、舒适文化的影响,不必主动传讲福音。要完成作使者的呼召,只要和非信徒建立友谊,并简单地介绍耶稣。但宣称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传福音或发展友谊,就是在传福音,通常只是对我们的见证含糊到不像在传福音的一种遮掩而已。这种想法很容易变成一种布道哲学,以培养关系为重,甚于对福音神学本质上急迫性和重要性的关切。
求便利的灵很容易在此混入。如果传福音不容易,会有紧张的关系或受排拒,像这样的困扰都会尽量避免,免得破坏了关系;而被牺牲的是清楚的宣讲福音和呼召决志。结果是藉敏感和建立友谊之名,变得不主动或沉默不言。
其次,这将传福音局限在舒适、合谐和方便的情况下才做。如此,大多数的非基督徒将被排除在这个范畴之外。
总之,缺乏理解性的考虑,会令人对神学所关切的和鼓励人传福音的实际方法不孰悉,甚至排斥。但如果没有传,根本就不是布道。如果福音没有被传讲,它是无力改变生命的。
(选录 Dr.McCloskey,Mark <Tell It Often, Tell It Well>)
89114阅读
61626阅读
57908阅读
55544阅读
50732阅读
50179阅读
49045阅读
47073阅读
4686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