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最能体现实用高效的福音传讲法则或要诀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较为冷僻,比较不好回答,并极少有人意识到。事实上,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潜在规则——灌输为上策、交流为中策、辩论为下策。
灌输为上策:用强有力的辅证性、启发性信息,系统地进行单方面灌输,避免对方打岔和发问,中途时常让对方作肯定性的口头表态或点头表态,或略作探测,以调整后面分享的内容,最后引到十架救赎真理,再紧凑地发出呼召,邀请接受。整体讲究一气呵成,不让对方分心、逃避和推诿。
交流为中策:交流是一种平等或倾向于平等的探讨,我们表达我的观点,对方也会表达对方的观点,说话的控制权不易掌控,话题也容易分散或跑偏,并且必定容易出现我们不断纠正否定对方观念的现象,引发对方内心的不快、压抑甚至恼怒。因此,除非有较高的交流辩论学识、待人接物的美好灵性,并且有充裕的时间,才用阵地战式的交流法。
辩论为下策:一旦辩论,对方就容易滋生胜负荣辱心理,也容易伤感情,往往辩赢了话题,输了人心。甚至引发恼怒和攻击。《圣经》中凡提到“辩论”之处,接下来都不具体说得了多少人。
可见,为了创造灌输的有利条件,我们就需要装备灌输的知识,预备系统讲章;也要有分享技巧,扭转辩论交流为灌输,也有必要预备灌输的环境和必要的祷告交托,祈求神为我们开福音的道路。如果我们没有装备好分享的知识、讲章、技巧,我们在和未信的对象分享福音时,很容易造成被动局面,最糟糕的是被对方“反灌输”,自己倒哑口无言。信心软弱、知识匮乏的初信徒更容易在别人的“反灌输”下丢弃了信心。
事实上,在传福音时是免不了要“交流”或者“辩论”的,但我们要辩证看待。
一定要知道,“交流”的一般形势往往是我们略微弱势,别人略微强势的友情状态下,才不得不采用“交流”,这是属于“探讨性交流”或“介绍性交流”;“交流”的特殊形势往往是对方落在某些难处当中,不将真实情况掏出来,我们就不知道对方实情,就不能对症下药,为了及时恰当的予以解决,就不得不采用“交流”,这是属于“勉励性交流”。如果在一般情况下却不用“灌输法”,就很容易浪费时间或者浪费机会。因此在交流一阵后,最好能掌握话语的主动权,转变为灌输。
只有在明显敌我或略有敌我的状态下,双方为了各自的立场,才不得不用“辩论”,因为对方一般不愿被灌输,“辩论”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时候对方是口服心不服或心服口不服;也可能向我们提出相当困扰复杂的问题,叫我们一时难以答复或应对。但能引导一个辩论型的对象信福音,显然更能给教会带来美好的见证,也能补充教会的人才实力。
从实效的角度而言,辩论实际上已经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传讲福音了,更准确的说,是在做福音预工。因为好辩论的人,他们暂时还没有信心和所听见的道调和,他们还处在怀疑、反对,抵挡的状态之中。
—未完待续—
摘自《中国传福音学》
这条路上我们一起走
100661阅读
100591阅读
38629阅读
31075阅读
28834阅读
28538阅读
22644阅读
22623阅读
21627阅读
1853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